右二十九律並是眾律失譯
眾律別生四
合六部六卷 十誦羯磨一卷(一名略要羯磨法) 十誦律羯磨雜事一卷 十誦比丘尼戒本一卷 四分羯磨一卷 衣服製法一卷(出十誦律) 揵椎法一卷(出十誦律)
右六律並是眾律別生
眾律疑惑五
合二部三卷 遺教法律三昧經二卷 二百五十戒經一卷(諸錄並雲有六七種異無所出故入疑)
右二律並是眾律疑惑
眾律偽妄六
合三部三卷 毗跋律一卷(此律乃南齊永明年沙門法度於楊州作。以濫律名及錄注譯故附偽) 比丘尼戒本一卷(此屍梨蜜弟子覓曆所傳諸錄皆疑故附偽) 異威儀一卷(宋元嘉世曇摩耶舍弟子法度造違反正律誑耀僧尼楊州於今尚有行者故指明)
右三律並是眾律偽妄
大乘阿毗曇藏錄第五(六分)
合六十八部二百八十二卷
眾論一譯一
合四十二部二百七卷 大智度經論一百卷(後秦弘始年羅什於長安譯) 十地經論十二卷(後魏永明年沙門勒那摩提共菩提留支於洛陽譯) 十住毗婆沙經論十四卷(龍樹菩薩撰)(後秦世羅什譯) 大涅槃經論一卷(陳世真諦於廣州譯)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十卷(後魏世留支譯) 寶積經論四卷(後魏世菩提留支譯) 金剛般若經論三卷(後魏世菩提留支譯) 勝思惟經論三卷(後魏世菩提留支譯) 三具足經論一卷(後魏世菩提留支譯) 法華經論一卷(後魏世菩提留支譯) 轉法輪經論一卷(後魏世菩提留支譯) 寶髻菩薩四法經論一卷(後魏世菩提留支譯) 無量壽經論一卷(後魏世菩提留支譯) 文殊師利問菩提經論二卷(一名伽耶頂經論)(後魏世菩提留支譯) 大莊嚴論十五卷(馬鳴菩薩撰)(後秦世羅什譯) 佛性論四卷(陳世真諦譯) 大丈夫論二卷(提婆菩薩撰)(北涼世沙門道泰譯) 中邊論三卷(陳世真諦譯) 回諍論一卷(後魏世瞿曇留支譯) 佛阿毗曇論二卷(陳世真諦譯) 業成就論一卷(後魏世瞿曇留支譯) 中論四卷(後秦世羅什於長安譯) 順中論二卷(後魏世菩提留支譯) 百論二卷(後秦世羅什譯) 三無性論一卷(陳世真諦譯) 入大乘論二卷(堅意菩薩撰)(北涼世道泰譯) 如實論二卷(陳世真諦譯) 十二門論一卷(後秦世羅什譯) 寶性論四卷(後魏世菩提留支譯) 方便心論一卷(後魏延興年沙門吉迦夜與曇曜譯) 反質論一卷(陳世真諦譯) 墮負論一卷(陳世真諦譯) 求那摩底隨相論一卷(陳世真諦譯) 成就三乘論一卷(陳世真諦譯) 十二因緣論一卷(後魏世菩提留支譯) 正說道理論一卷(陳世真諦譯) 一輸盧迦論一卷(龍樹菩薩撰)(後魏世瞿曇留支譯) 寶行王正論一卷(陳世真諦譯) 百字論一卷(後魏世菩提留支譯) 意業論一卷(陳世真諦譯) 破外道四宗論一卷(後魏世菩提留支譯) 破外道涅槃論一卷(後魏世菩提留支譯)
右四十二論並是眾論一譯定本
眾論異譯二
合八部五十二卷 攝大乘釋論十二卷(陳世真諦譯) 攝大乘釋論十五卷(陳世真諦於廣州譯)
右二論同本異譯 菩薩地持論八卷(北涼世曇無讖譯) 菩薩善戒經十卷(一名菩薩地經)(宋元嘉年求那跋摩於楊州譯)
右二論同本異譯 攝大乘本論二卷(後魏世沙門佛陀扇多譯) 攝大乘本論三卷(陳世真諦於廣州譯)
右二論同本異譯 唯識論一卷(後魏世瞿曇留支譯) 唯識論一卷(陳世真諦譯)
右二論同本異譯
前八論並是眾論同本異譯
眾論失譯三
一部二卷 發菩提心論二卷
右一論是眾論失譯
眾論別生四
合一十五部一十九卷 易行品諸佛名經一卷
右一經出十住毗婆沙論 菩薩地持戒經一卷
右一經出地持論 菩薩善戒受戒經一卷
右一經出善戒經 大乘優波提舍五卷 十住毗婆沙抄一卷 釋論一卷 一切義要一卷 方等論抄經一卷 五惟越羅名解說經一卷 熒火六度經一卷 日出經一卷 佛說惟日雜難經一卷 散將法經一卷 四品學法經一卷 問忍功德經一卷
右一十二經是眾論抄
前一十五論並是眾論別生
眾論疑惑五
一部一卷 大乘起信論一卷(人雲真諦譯勘真諦錄無此論故入疑)
右一論是眾論疑惑
眾論偽妄六
一部一卷 五凡夫論一卷
右一論是人造偽妄
小乘阿毗曇藏錄第六(六分)
合一百一十六部四百八十九卷
眾論一譯一
合一十四部二百七十六卷 阿毗曇毗婆沙論八十四卷(北涼世沙門佛陀跋摩共道泰譯) 阿毗曇論三十卷(一名迦旃延阿毗曇一名八揵度或二十卷)(前秦建元年沙門僧伽提婆於洛陽譯) 舍利弗阿毗曇論二十二卷(後秦弘始十年沙門曇摩啒多共曇摩耶舍等譯) 毗婆沙阿毗曇論十四卷(一名廣說)(前秦建元年僧伽提婆於洛陽譯) 阿毗曇心論十六卷(前秦建元年僧伽提婆於洛陽譯) 出曜論十九卷(前秦世竺佛念譯) 婆須蜜所集論十卷(前秦建元年沙門僧伽跋澄共竺佛念譯) 立世阿毗曇論十卷(陳世真諦譯) 俱舍論二十二卷(陳世真諦譯) 法勝阿毗曇論七卷(齊天統年沙門耶舍共法智譯) 四諦論四卷(陳世真諦譯) 明了論一卷(陳世真諦譯) 成實論二十四卷(後秦世羅什譯) 解脫道論十三卷(梁世僧伽婆羅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