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良城始築於唐,成於宋,名於南宋末年。時元人南下,SC統冶者倡軍(州)、縣遷山寨,以抵禦元軍。
淳佑三年(1245),廣安軍治均遷往大良城,鉗川東之西,成為川北重鎮。
寶佑六年(1258),元軍至大良城下,宋將蒲元圭降。
景定二年(1261),宋收複大良。
景定四年(1263),又為元軍所克。
鹹淳二年(1266),再為宋軍收複,改廣安軍為寧西軍。
德佑元年(1275),終為元軍所陷。渠州路軍的總帥府設於大良城,後遷濃洄鎮(GA區宋元時,大良設軍、府長達三十二年。
從這一連串的數字可以知道大良城每一寸土地都摻雜著鮮血。
對於突然來投降的敵占區的百姓張雲是充滿了警惕,但是絕不能放過任何一個投靠宋朝的百姓,這是張雲的想法,這些人即是負擔,因為他們進城之後需要吃飯,又是勞動力、兵員!
“放他們進來,我要親自接見一下!”
“屬下明白!”
王聰就知道張雲肯定會同意的!
“等下!”
“怎麼?”
王聰一臉質疑地看著張雲,難道他變卦了嗎!
“我要親自去迎接他們進城!”
張雲決定做做樣子,目的是讓更多的百姓投靠他,雖然這些虛情假意的東西曾經是他最討要的,但是麵對如今的局勢卻不得不做。
這些人親自迎接勢必讓整個青居城都能感受到宋人的誠意,讓周邊的百姓集聚過來,亂世唯有人才能成為不斷強大的動力!
最起碼要為不斷製造出來的兵器找到握他的人!
張雲帶著王聰來到了關前,這裏土地都被染的血紅!
“打開城門!”
隨著張飛的高喊,城門處的士兵將城門打開。
外邊的百姓跪在地上,抬頭看著一匹馬策馬而來,為首的是一個穿著亮雲鎧甲的年輕將軍!左右侍衛十幾個騎兵!
來到城外將幾百人包圍起來,十幾個包圍幾百人場麵顯得肅穆許多。
這些人都是王聰交代的,是為了保衛張雲的安全的。
為首的老者看到張雲出了城門抱拳作揖道:“廣安嶽池張氏前來投靠將軍,希望能夠得到收留!”
張雲翻身下馬,來到老者身邊扶起老者說道:“都是我宋家百姓,請隨我進城!”
本來他們看架勢進城不易,都緊緊地抓緊了手中的包袱,此刻沒想到竟是如此的順利。
“天佑我大宋!”
老者朝天高喊一聲跟著張雲走進城內。
張雲親自招待了老者以及家人跟隨進入元帥府,有一些事情需要谘詢一下!
待雙方落座,張雲捧著茶碗笑道:“老先生請用茶!這次是不是家中出現什麼變故才前來投靠?”
張雲看似不經心地一句話讓老者笑了出來。
幾十年的風風雨雨能成為族長,怎麼能這點都不明白。
“我知道將軍還是擔憂我們是賊軍或者是那細作!我可以用張氏一家三百五十口的身家性命擔保地告訴將軍絕對不可能,而是那汪惟正....”
老者說完麵色一沉,似乎有點哽咽。
聽到汪惟正的消息,張雲來了興趣:“老先生,請講?”
“三日前,汪惟正突然下令將廣安的百姓全部抓走了,由於我族身在深山之中,有一老友早早地得到消息,也是上天可憐我們,才讓我們沒遇到任何蒙元人而跑到這裏來了!逃跑的過程中還是跑丟了一些族人”
老者的話語讓張雲有點糊塗了,此時抓人?難道是拚湊軍力?
“為何要抓人?又得到其他消息嗎?”
“據說是汪惟正為了逼迫青居城的守將放出他們的家眷和俘虜采取的非常手段,說是要讓廣安的百姓陪葬!我那位老友就說了這一點!他是蒙元內部的漢人部隊的人!”
張雲陷入了沉思,這一刻他想的很多,汪惟正要搞什麼?想要拿百姓來要挾自己嗎?
這是最害怕的事情,也是最擔心的!
怎麼辦?難道放任敵人殺伐嗎?還是為了這些絲毫沒有任何關係還要拖後腿的人影響了未來的布局?
張雲此前設下的計策就是激怒汪惟正來進攻,然後打他個伏擊,現在倒好激怒是有了,但是好像不是自己預想的那樣了!
“我明白了!來人為老先生以及家人安排住所!”
張雲對著門外喊道。
“那就謝謝將軍了!”
老者站起來抱拳行禮道。
“老先生,你和家人就先委屈一下,按照青居城的安排來,畢竟我們青居城糧食不是太多,所以要想活下去必須做一點守城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