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擁有一座唐朝年間修葺的大佛,為普渡眾生,屹立在江河海彙流處減壓水勢。
至今已有千年,可每一年,在大佛腳下淹死的人,仍然不計其數。
虞城不大,移民很少。
虞城的方言充斥著卷舌音,總是給人惡言惡語的感覺。
虞城很美,讓人窒息。
虞城人很是喜歡說三道四,人生苦悶,人們總是喜歡用別人的苦處來安慰自己的生活,無可厚非。
虞城最出名的才子叫李滄東。
父親是政府高官,母親是虞城最賦盛名的小學校長,每一年,踏破李家門檻的學生家長不計其數。
每一個身為家長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
所以李家成績優秀,會彈鋼琴的獨生子李滄東就成為了虞城人嘴裏“完美”二字的代名詞。
每當虞城人教訓孩子,總是會說:“我怎麼生了你這麼個小孽種,你看看人家李滄東。”
或者,“你看看,你看看,你都幹了些什麼事,你要是有李滄東十分之一,我都知足了。”
再例如,“你能不能懂事一點,為什麼人李滄東能做到,你就不能,哎,人父母也不知道上輩子積累了多少陰德,才生下了這麼好的孩子。”
李滄東,李滄東,這個名字在虞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如雷貫耳。
事實上,虞城人口中最為優秀的李滄東有些駝背,嘴凸,深近視,戴黑框眼鏡,其貌不揚。
盡管如此,也絲毫無法阻止大人們對他的喜愛,因為他在“應該”的年紀做著“應該”的事。
怎麼可能不討人喜歡。
同樣做的好的,還有宋霈霈。
她的家境也不差,父親是大學係主任,母親是中學教導主任。
宋霈霈與李滄東相互知曉,他們讀同一所小學,中學,而且兩人的父母又同在教育體係工作,對對方的情況大概了解。
李宋兩家分別與何家交好,而何家的獨生女叫何瞳。
何瞳的父親是中學校長,母親是銀行高管。
何瞳之所以叫何瞳,是因為她有一對淺色的盼子。
說金不金,說灰又不灰。
陽光下,顧盼生輝,很是奪目。
何瞳出生的時候,醫生護士折騰了快十幾分鍾,打了兩針強心針,她都沒有哭,就在醫生打算宣布她死亡的時候,她突然眨了眨眼睛,發出了響亮的哭叫聲。
一周後,何瞳的外婆發現自己的外孫的瞳孔顏色居然散發著異國風情,淺淡的透亮,皮膚出奇的白淨,所以給她取名,瞳。
何瞳對應試教育一竅不通,就算能夠輕而易舉的說出中國上下五千年的通史,不費吹灰之力寫出洋洋灑灑幾千字令人稱奇的文章,成績依然在中段徘徊。
這讓教育界的父親很是不滿。
而且何瞳的性子很是有些古怪,她十分孤僻,不愛接觸人,總是把自己困在一個自認為安全的空間內。
何瞳從不喜歡為任何事辯解些什麼,無論是對是錯,有教訓隻是聽,有打罵隻顧受。
何瞳不喜歡虞城。
她五歲的時候因父母工作變動來到虞城生活。
虞城離省城隻有一個小時的路程,可兩地方言卻是差天共地,何瞳執意說著從父母處學來的省城方言,她固執的不肯學習虞城本地方言,雖然她語言天賦極高。
任何毫無基礎的語言,隻要聽上三個月就能聽說自如,假以時日便能夠處理的遊刃有餘。
虞城的空氣中總是飄蕩著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