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黛胭齋(1 / 1)

一夜之間,塵世間繁華街市上的一隅拔地而起一座陌生的齋院。屋子整體是由黑白兩色交映而成,屋頂黑色的琉璃瓦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神秘光彩,門窗和柱子都是由上乘的檀香木做的,漆上了黑漆,隔得老遠都能問到一股淡淡的檀香,沁人心脾。周遭的牆壁都刷上了白粉。門楣上的牌匾用金子鍍上三顆楷體大字——黛胭齋。

這素雅而不失大方的齋院一大早就引來街坊鄰居的集體圍觀。

“大家夥來看呀!這裏何時多出了一座齋院?”

“這黛胭齋是做何生意的?”

“老板姓甚名誰?是何方人士?”

“你們誰知道呀?”

……

大家夥嘰嘰喳喳地討論不休,卻終不知結果,望著那扇緊閉的有檀香味的大門,等待秘密的揭曉。

這時,一襲素色廣袖落地褶邊長裙,頭戴霧紗帷帽的女子走到門前,身旁跟著兩名身著青衣羅裙,肩上各自斜挎著一隻繡工精良的帆布包,一隻繡著栩栩如生的蓮花在翠玉的蓮葉中搖曳生姿,一隻繡著清靜淡雅的蘭花在蘭葉中暗然生香,一個頭挽蓮花髻,一個頭挽蘭花髻,卻都簪上一支鑲金玉柄蝴蝶釵的女子,十三四歲的模樣,而各自的麵容皆可算得上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貌,讓圍觀的人群唏噓不已,不得不揣測前麵的白衣女子的樣貌是何等的讓人歎為觀止。大家依舊止步不離,期望能一睹其風采,也希望能揭開這黛胭齋的麵紗。

白衣女子似乎知曉街坊鄰居的心思,輕抬素手摘下頭上的帷帽,遞給一旁蓮花髻的少女,不料這一動作卻已讓眾人看呆,卻道是弱柳扶風之姿,傾城傾國之色,比身旁的兩位青衣女子更甚一籌,真是雖江梅之映雪,不足比其風韻。三千青絲隻用一支雙蝶共舞翠玉釵輕挽起來。女子不禁一笑,微微作揖,輕啟朱唇,無奈也是笑顏如花綻,玉音婉轉流。

“小女子名為胡婧宸,家中排行老三,大家也可以叫我三娘,南荒人士,偶然聽聞此處鍾靈毓秀,便攜帶兩位妹妹來此處遊玩個一年半載再回去,我們姐妹三人初來乍到,會點做胭脂水粉的手藝,就開了這座黛胭齋,想積攢些盤纏,還望各位父老鄉親們能賞個臉,捧捧場。”圍觀的父老鄉親們一聽,都拍手叫好。

胡三娘頓了頓,指著蘭花髻的少女,“這是阿蘭。”阿蘭上前作了一揖。

“這是阿蓮。”阿蓮也上前作了一揖。

眾人又是一陣喝彩,胡三娘拍掌三下,齋院的屋簷兩邊各自垂下一串鞭炮,阿蓮和阿蘭也從各自的包裹中分別取出紮著大紅花的紅綢和一把剪刀,三娘接過剪刀,阿蓮阿蘭各自擒住紅綢一邊的紅花,將紅綢呈到三娘麵前,三娘彈出一個響指,鞭炮應聲被點燃,眾人驚得退後一步,三娘依舊淡然一笑,“這隻是三娘家傳的一個小把戲,讓大家見笑了。”於是,接著剪完彩,將剪刀遞給阿蘭,人群又響起一片喝彩“好!好!好!”,三娘仍舊作了一揖。

“為慶祝小店今日開張,所有胭脂水粉皆是一半價錢。本店也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三娘會親自為有緣人梳妝,不收任何銀兩。”

語畢,三娘便攜著阿蓮阿蘭走進黛胭齋,許多女子也紛紛跟了進來,一是一睹黛胭齋的胭脂水粉有何奇特之處二是希望自己成為那有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