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賀經理做一件事情是可以做得比較好,但是賀經理那斤斤計較的性格,使沒彙報一件事情一天要向我彙報多次,那種羅嗦簡直讓人受不了,我不喜歡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事也要向上級彙報,但是從來不向上級彙報和雞毛蒜皮的事都向上級彙報,這事情屬於兩個極端上。我一般也是在重要的人事和財務問題上才會向老板彙報,新來的錢經理,則從不向我彙報任何工作。後來幾次這種類似事件後,我和賀經理談了一次話,我問賀經理:以前她的上司對她的評價是什麼。賀經理抬起頭回答:能幹,但是精明過頭。我說:“沒錯了,太精明是一個極端,太糊塗也是一個極端,你很聰明,但聰明過頭了就成了精明,如果你能適當少點精明和計較,你會更有前途的。”
新進來的一批員工,還有老員工、和上上一批進來的新員工、不管是第一批進來的,還是第二批進來的,他們都有著各種在不同企業的文化烙印,都帶著以前在別企業工作的習慣和習性。所以企業招人時可以要求應聘者要“認同企業文化”,但是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非常難,因為企業文化是個無影無蹤純精神意識形態的東西,而人又是有思想的,還有不同的生活、學習、工作背景,從這些事情反映到具體的一些事情裏麵,這種矛盾衝突就出現了。
比如有的員工隻尊重自己的上司,不尊重別的部門的上司,在公共場合和其他部門上司大吵;有的新員工進來看到問題較多,看到老員工在指導他們的時候就說:“在我們原來公司是如何如何做,不用你來教”。這時老員工馬上接上話頭:“那你原來公司這樣好,那你為什麼要來我們公司?”這下就弄得雙方都不愉快了。所以我對新進的人員通常是較為關心一些,因為這些新進來的人員剛進到一家公司的前一兩個月,他們的不安定感最強,生怕自己做不好,還有把自己以前的習慣帶到這邊來。所以,我會不時的找找他們談談工作,和聊聊自己的經驗什麼的。這時有的人就認為我偏心。導致會議上互相攻擊、指責、推卸責任的情況也多了起來,做錯了事情也不先自我檢討就對其他部門提建議了。這樣照成各部門相互猜疑的也多了,要是誰進了我辦公室多呆一會兒,其他人就會認為是在打小報告,然後那個那個關係沒多好的就會以為在說的是他。而我誰在他麵前說別人的不是,都會被挨批。
我在這段時間的培訓中也有針對性:有的部門的員工和其他部門的上級當眾吵架,這樣是你對其他部門的上級不尊重,那樣別的部門的員工也同樣不會尊重你,你所施同樣會有所受,這就是還施彼身了。不是不允許大家爭吵,有什麼爭執可以進辦公室裏關起門來吵,不準當著普通員工的麵吵架,其實各個部門之間還是有員工的關係很好的,就是因為上司的吵架,不能公然的一起,否則上司看到了會怎麼想?恐怕連工作都會因為和吵架那方的人關係好而丟掉也說不定,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股歪風,使有的部門關係僵硬。
這幾天出現的問題真是讓人累啊……
想著想著,不知不覺離下班時間還有半小時了,由於太累了,還有要去銀行解決那件事情,我就提前走了,直奔到銀行,趕在他們下班之前去把那假幣的破事弄好,在銀行取到假錢,這也真是的,這要不給老子一個合理的說法,我還真就沒完了,雖然四百塊錢事小,但是這服務質量事大,在這地方,就是不能慣著那幫孫子,該投訴的還是要投訴,千萬別委屈了自己,你越是裝B,那幫人就越覺得你SB,所以要狠點,要不受苦的是自己,到最後別人還覺得你是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