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多事之秋,炒掉了三個管理人員,我其實不喜歡炒人,自己這麼多年的職業生涯中,極少炒人,但有時由不得自己,我對曆史還是喜歡研究的,讀史使人明智,對朱元璋的火燒慶功樓比較反感,我認為大肆殺戳功臣的皇帝沒有好下場,一個殺功臣的老板也不會有什麼好結局,但我認為,一個不敢殺功臣的老板也不會有好結局,就如餘世維所說:喜歡裁員的老總不是好老總,相反,不敢裁員的老總也不是好老總。
通用電氣CEO傑克·韋爾奇在談到員工淘汰時說:為什麼強者會得到人們的尊重?是因為強者能夠帶領一個組織不斷壯大。領導是什麼?如果你不去淘汰弱者,結果就會是弱者反過來淘汰強者,因為弱者想存在的唯一辦法,就是為強者設置障礙,然後把強者淘汰。
淘汰很殘酷,但是反過來看,苦難同時也是一筆財富。一個不努力的員工能一輩子躺在企業的溫床上,他這一輩子也就毀了。如果你把他淘汰了,他也許就會去思考,我也有兩隻手,我也有同樣的聰明才智,為什麼我會被淘汰?也許他由此就會發奮,也許他就會重新選擇自己的生活,重新去選擇自己的道路,也許就成就了他一番事業。
凡事就不能走極端,合理且適度,這就是我認同的中庸之道,我研究發現,朱元璋過度殺功臣,一可能是他比較變態有嗜殺的病,二可能功臣當中居功自傲的人較多。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初,尉遲敬德仗著曾經舍身救主之功,在朝中專橫跋扈,動不動就毆打別的大臣,有一次為了爭座次,竟然在殿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麵把皇叔任城王李道宗的門牙打落了兩顆。李世民看到他在大殿行凶後,沒有當時訓斥他,而是過幾天找尉遲敬德談話:“朕覽《漢書》,見高祖殺戮功臣,功臣獲全者少。心中常常憎惡高祖的行為。及居大位,常欲保全功臣,令其子孫綿延,與朕之後裔,永享富貴。卿居官,常犯憲法,方知韓信、彭越遭戮,非漢高祖之過。國家大事,惟賞與罰,非分之恩,不可數得!勉自修節,無貽後悔!”李世民的話說得很重,尉遲敬德聽後反思數日,終於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自此行跡大為收斂,不再仗勢欺人違法亂紀。李世民簡單真誠而又質樸的一席話,既喚醒了尉遲敬德的自知之明,使其不至危害國家和社會,又保全了他的名節,不愧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設想當初李世民如果不警誡他,尉遲敬德很可能愈演愈烈,在得意忘形之餘犯下不赦之罪,那時李世民就隻好揮淚斬馬謖了;如果李世民當時簡單地把尉遲敬德殺掉,他就淪為和劉邦、勾踐一樣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成為中國曆史上最英明的帝王。李衛佩服李世民規勸的藝術,柔中有剛,既沒縱容,又沒當場破口痛斥,更沒有一怒之下痛下殺機,而是在恰當的時機用恰當的方法來達到懲戒和挽救這幫功臣的目的,這就是中庸之智慧。所以一個企業,一開始有功臣居功自傲,老板不提醒,不能防微杜漸,多次犯錯不警示懲誡,就會傳染給其他功臣,量變最終產生質變,結果有一天老板容忍到了極限,心裏一橫就大肆殺功臣,於是從極左就變成了極右,像李世民這樣寬容但不縱容功臣的明君真是少之又少,寬容是有原則的,縱容是無原則的。餘世維講的“要隨時隨地啟發教育員工”,實在有道理。明君出良臣,昏君出忠臣和奸臣。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一個家庭出了孝子和逆子,做父母的要檢討自己;一個國家有忠奸之別,皇帝要檢討自己;一個企業如果出現幫派,高層要進行檢討。隻可惜沒有父母會認為自己教子無方,沒有皇帝會認為自己是昏君,沒有老板會認為自己不英明,就像沒有人會認為自己缺德無良一樣。我見到過太多的老板,隻會一天到晚指責自己的部屬不行,忘記了是自己不行才導致部屬不行。
我很喜歡《華為基本法》第二條:認真負責和管理有效的員工是華為最大的財富。尊重知識、尊重個性、集體奮鬥和不遷就有功的員工,是我們事業可持續成長的內在要求。
這其中蘊含著深厚的哲理,所以,我拿黃利和張濤兩個管理人員殺一儆百之後,打算不再輕易動刀了,而且已經起到作用了。沒想到這個月,卻發生一件內盜事件,管理員小竺,1983年出生的,可是周末放假後,行政人資部子寒發現小竺一個上午也沒來上班,到樓上機房,發現一部電腦的CPU、服務器的CPU、內存等零件拆掉了,陳子寒叫人打開文件櫃,發現投影儀也不見了。
她意識到,有可能發生內盜,馬上向我報告,我安排她找人清點一下,發現還少了移動硬盤。
我馬上通知陳子寒,一打小竺的手機,二叫人去找小竺租住的房子,最後發現手機關機、小竺前兩天就退了房,我意識到小竺是有預謀的盜竊。我向和小竺關係較好的人了解情況,原來小竺這段時間老打麻將,輸了很多錢,這件事看來已經非常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