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元帝陵,那也該是在草原上,這兒,山西,哪來的元帝陵?要真葬這兒了,殺了一萬個人,也忘不了這種地方。”唐玉郎對金貝勒說道。

唐玉郎說的其實是考古領域一個相對公認的觀點,即元帝陵都是葬在草原之上。草原上缺乏參照物,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對於精確地點並不是很在乎。因為放牧隻需要水草豐茂,指著一個方向,比如說東麵水草豐茂,把握了大致方向,就容易找到,而中原地界,山川河流,各有不同,定位到某一個相對精確的區域,還是非常容易的。如果元帝陵就在中原地界,埋葬的時候動靜很大,很難做到完全掩人耳目。隻有埋在草原,才會不引人注意,而且埋在了草原,在沒有精確經度緯度參考的古代,隻憑太陽,星星,影子之類的判斷,很難再次找到精確位置。帝陵這種東西,隻要有1000米的偏差,挖下去就是什麼也沒有,所以,無論是曆史記載還是考古的學界,都傾向於認為元帝陵在草原某地,而不在中原的範圍內。

“這就叫曹操七十二疑塚你明白麼十三哥?別人都以為是埋在了草原,但是嘿就埋在這兒,我分析的有道理吧?”

“有個屁道理。搞不好下麵一個防空洞。”唐玉郎一臉的不信。

“怎麼可能是防空洞呢?你家防空洞用青磚修的?”說到這裏,金貝勒自己也陷入了一些疑惑:“防空洞到底是用什麼修的,水泥麼?”

“啥也別說了,挖下去看看不就知道了,管它元帝陵還是宋帝陵,看看不就知道了。”羅漢已經躍躍欲試了。

“別著急,咱先打洞,分析一下土質,萬一下麵弄的跟秦始皇陵似的,弄條水銀河流,那咱幾個下去不得被毒死啊,我們得先測測這裏空氣質量怎麼樣……”金貝勒自言自語的研究起來。

袁帆著實有些渴了,就回到搭帳篷的地方喝水,那帳篷搭了一個,還差一個,羅漢說兩個都搭上再去那兒挖,袁帆就在那兒幫著搭把手。如此忙活了十來分鍾,把帳篷搭好了,回頭看金貝勒的時候,卻見他還在那裏奮力往地上插著洛陽鏟。

“工兵鏟就帶了兩個,咱們輪流挖吧。”羅漢看著金貝勒的方向,從包裏拿出了折疊的工兵鏟——這些鏟子之類的東西,從正門拿進景區太過招搖過市,所以都是放在了包裏。這次的裝備都是買的高檔貨,這工兵鏟質量輕,硬度高。不過盡管輕,也是一個金屬質地的鏟子,拿著走山路,確實是累得很。所以,這次出行,大家都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車裏雖然裝得下,但是帶在身上走路著實辛苦。

羅漢和袁帆一人拿了一把鏟子,就往金貝勒的方向走。

這時,金貝勒忽然直起了身子,轉頭朝袁帆和羅漢喊道:“哎,你們有沒有感覺剛才地震了?”

“地震?”袁帆看著羅漢,羅漢也是一臉懵逼,搖了搖頭:“啥地震?”

“就是地麵,在動,就像一跳一跳那樣。”金貝勒說著膝蓋彎了彎下,做了跳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