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郎說的其實很有道理,即使專業的考古隊,也不可能在這種信息下進行什麼挖掘,一般都是施工或者別的什麼時候,有人發現了東西,然後考古隊才能進行專業發掘。

“你說,八卦的中間是什麼?是……太極?”金貝勒忽然發問。

這話一說,倒是提醒了袁帆:八卦有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按照這石頭的擺法,是表示方位的。既然是相對的南方、北方、東方,那麼就有一個相對的中心點。如今知道了至少三塊石頭的位置,那麼中間的位置就容易找了。

袁帆回答金貝勒道:“中間不是太極,中間就是中間。”袁帆一邊說一邊看地圖,然後自言自語的嘟囔著:“正中間的位置,應該是綿山的山裏麵。”

幾人都湊上來看地圖,分析了好一通,最後一致認為,再進綿山,是個必須的選擇。而再去四村找那塊刻著十六個字的石頭,卻是一件非必要的事情。不管那塊石頭是不是,已經找到的這刻著三個方位的石頭,就足夠定位到中心點了。

再次幾下位置坐標,幾人回到酒店,收拾了簡單的裝備,就再次出發了。

按照計算的結果,中心點的位置應該靠近綿山主峰。這綿山海拔也有2000多米,那個點的位置附近,也沒有纜車,即使有纜車,也不可能在半路下車,所以,最終還是得用兩條腿爬。

這幾天幾人爬山都爬出來經驗了,甚至發現了登山杖的妙用,比如金貝勒那一對登山杖是2000多塊買的,著實是非常好用,支撐助力自不必說,遇到斜坡比較大的,用登山杖的鉤子一勾,就能借力把自己拉上去,著實省力不少。

那麼袁帆他們買的400塊一對的登山杖和金貝勒的有什麼區別呢?

使用上區別並不大,隻是金貝勒的那一對更輕便一些。

一行人研究地圖後,從距離目標點最近的一個景區入口進了山,爬到半山腰,找了個棧道上能出去的口翻了出去,隨後就開始了艱難的跋涉。

山路著實難走,不過幾人精神甚好,體力也算充沛,再加上這綿山裏麵,也時常有人來爬山探險,因而中間也有一些驢友前輩開辟出來的小路。雖然路走的磕磕絆絆,但終究是沒有受到太大的阻礙。幾個小時之後,幾個人終於距離目標點很近了。用經緯度坐標來看,目標應該就在方圓一公裏的範圍內之內。

不過,密林之中,要找到目標,也不是太容易的事情。這次林子比較密,幾人決定不再分頭尋找,而是一起先去方才算出來的精確坐標那裏,看看會不會有什麼石頭之類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