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北緯27°54′19”,東經101°48′46”。
如果不是事先掌握了組織的秘密,任何人都不會想到,在這荒無人煙、原始幽靜的山林深處竟然隱藏著一座人工修建的研究基地,並且有近百人長期居住在此處。他們依靠外界補給的物資維持平時的生活,繼續進行著在地下監獄裏未完成的實驗任務。
當初進入涼山選址,修建第一個實驗基地——地下監獄的時候,組織的頭目們已經為自己留好了退路。在修建地下監獄的同時,他們在山的另一側建了一座備用研究所,想著萬一哪一天監獄不能使用了,他們還可以轉移到此處繼續進行研究。
相比地下監獄而言,二號研究所的規模和設計的複雜程度都略微遜色一些。但是作為備用基地,其功能上完全可以滿足他們的使用要求。
研究所主要由三大部分空間組成:
地下一層是後勤區域,用來儲備生活物資,組織成員的飲食起居也基本在這一層得到了解決。研究基地由地下監獄轉移到這裏的時候,組織成員在人數上進行了大量的消減。因為不再需要那麼多看管犯人的獄警和警衛,如今跟著他們一起駐紮在這裏的輔助人員隻有16人。其他人要麼是拿了大筆的封口費,遠走高飛,開始全新的生活,要麼根本就不知道組織還有另外一個研究基地。
地下二層是關押犯人的地方。與之前的地下監獄不同,這裏不是開放式的“古羅馬競技場”,沒有巨大的活動中庭,也沒有以假亂真的加工車間。整個負二層隻是一個規規矩矩的長方形空間,兩側整齊有序地分布著四十間同等大小的牢房,中間由一條三米多寬的走廊隔開。
牢房原本是設計成四人一間,每個房間有兩張上下鋪,一個獨立衛生間。但是經曆了那場出其不意的監獄暴亂後,除去越獄成功和中途被打死的犯人,這裏現在隻剩下65名犯人(從去年10月份到現在還有因為藥物副作用陸續死掉的犯人),所以四人間全都變成了兩人間,還有個別因特殊情況獨自居住的犯人。
實驗項目敗露後,犯人們都了解了自己當前的處境,知道他們所處的地方其實是一座假監獄。而關押他們的人跟他們一樣,都是不折不扣的罪犯,其犯下的罪行甚至比他們還要惡劣數倍。
既然已經走到了最壞的一步,組織的人也就沒有必要再繼續裝模作樣下去。他們幹脆將暗中的計劃擺到明麵上,不介意讓犯人知道這裏是一個研究所,所有被關押起來的人都是待觀察的實驗對象。除非是研究需要,犯人們才能在獄警的嚴密看管下離開牢房,否則他們的一切起居活動都要在不足十平方米的牢房裏解決。
沒有離開牢房的機會就意味著沒有逃跑的機會。即便是在真正的監獄,生活也不會比這裏更加糟糕。他們沒有刑期,每一天都像是在被關禁閉。未來等待著他們的是什麼,他們心知肚明,卻沒有人願意把那個可怕的答案說出來。
其實,生活在這裏的每一個人都已經被宣判了死刑。隻不過,掌控著他們命運的不是法律,而是一群為了金錢和榮譽可以不顧一切的瘋子。
地下三層是研究中心。像之前一樣,這裏是禁止除研究人員以外的其他人員進入的。加上研究人員和醫務人員,這個堅持至今,無論如何都要將實驗項目進行到底的核心團隊共有14人。
也就是說,二號研究所裏目前共有16名輔助人員,65名在押犯人和14名核心成員,共計95人。
吃完午飯,小石頭百無聊賴地躺在床上,一邊哼著歌一邊望著上鋪的床板發呆。大半年的時間過去了,他總會不經意地想起去年秋天的那個早晨,他親眼目睹,或者說親身經曆的那場永生難忘的“大逃亡”。
那天清晨,當幾名獄警強行把尉遲良拖出四號牢房的時候,他就隱約預感到要有可怕的事情發生。當時,他完全沒有想到監獄老大沈航已經在多天前暗中策劃犯人集體越獄,並且把行動時間定在了那天早上的6點半。
作為尉遲良的小跟班,沈航沒有把這個計劃透露給他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不僅是他,同樣住在四號牢房的劉錦鵬和瘸子哥也一直被蒙在鼓裏。所以,當兩百號犯人在負四層的公共大廳集合,準備去食堂吃早飯時,突然而至的集體大暴亂讓他們三個人著實吃了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