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滏口大戰 四十九(1 / 2)

不管怎樣折騰,該麵對的還是要麵對。

葛榮是罵也好,自己傷感也好,接下來都得麵對爾朱榮。躲是不可能躲過去的,就算是做了皇帝也必須麵對。當然這番傷感的話還是很起作用的,手下裏麵很多人也不是吃素的,一刺激之下有更多的人出來效死。任何一個皇帝麵前都不缺乏人,尤其是不缺乏懵懵懂懂的人。

韓誌餘和高車爾就是一對這樣的難兄難弟。這倆個人都是塞外胡族,而且是禿發部的人,一直在柔玄鎮當兵,破六韓拔陵起兵時加入到葛榮行列。

實際上,鮮卑分三大部分:一部分是東部鮮卑。包含慕容、宇文、段等部落。他們是漢朝附庸部落後裔,大抵都是東胡後裔。這些人早就已經漢化了,與漢人沒有什麼區別。其實,像賀六渾原來的恩主段長就是這些人的代表。至於宇文泰就更不用說了。

第二部分是代北鮮卑。即拓跋部為首的所謂“七十五姓”。他們來源複雜,有來自東北的,有來自西北的,大略就是匈奴崩潰後,匈奴奴役的各種部落、種族的新凝聚體。 北魏統一蒙古高原,整合了包含原匈奴人、丁零人、鮮卑人三個民族集團的七十五姓部落為鮮卑族,這些人是大魏的支柱。元叉,元懌,都是王族。

第三部分是西部鮮卑。即禿發部、乞伏部等等。這些人長期接觸中原朝廷,被打怕過。這些人很多被稱之為雜胡,與高車族、零丁族等各種少數民族混雜,很多稀奇古怪的民俗。曳落河這些人就是其中的代表。

韓誌餘和高車爾 一對以前社會最底層的人,現在翻身做了將軍。所以對於葛榮建立的大齊是非常有感情的,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不然,袁斌也不至於壓不住局麵,居然集結成軍很難。

兩個人率先出列,大聲喊道:“皇上,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這點事情算什麼,我們兩個出馬即可。皇上您在山上觀陣,看我們提爾朱榮的人頭來見。”

有了這兩個人帶動,一大夥人開始擁上前,表明忠心。群情激昂,熱血沸騰。

葛榮這時總算找到了感覺,朕心甚慰啊。

喜事連連,就見一匹快馬,奔上山來。

“報,皇上,可朱渾元將軍率部回援。目下兵馬已經據此不過三十裏了。”偌大的喜事啊,可朱渾元是自己最欣賞的悍將,這兩萬人回來,那就是大喜事啊。

不僅僅是葛榮,所有人都長出一口氣。

繼續的又是一匹快馬上來。

“報,皇上,潘樂大將軍率部回援,目下兵馬據此不過四十裏了。”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這句話明顯是錯了,潘樂這個家夥居然自己一人帶部隊回來了。

“朕沒有看錯人啊!”葛榮老懷大慰,心總算放了下來。一左一右,兩翼各來一支勁旅。加上自己這裏的3萬人,而且據山而戰,誰怕誰呢?

前麵那種頹廢情緒一掃而光,大家激情澎湃起來。完全沒有想到,爾朱榮的人馬究竟怎麼樣了,實力如何,還有沒有其他伏筆。葛榮是懂軍事之人,可是也脫離群眾太久了。軍人有個衝動,那就是遇見戰爭,就和見血的鯊魚一樣,往上衝。但是奢靡慣了,這樣的衝動就少了。

現在頭疼的就是自己的寶貝兒子,怎麼辦?

先不管了,應付完目前的情形再說。

“吩咐下去,列隊準備迎敵。”葛榮開始安排對戰了,真的逼到頭上,自己也不是好對付的。其實真的是打起來,誰管你爾朱榮是誰。現在是膽氣十足了!

葛榮的心情也是起起落落,開始的得意忘形,讓所有人不要怕,帶根繩子就可以,拿去直接綁了爾朱榮。到了後來發現怎麼眾叛親離,沒有人來幫忙,而且寶寶太子不見了,一下子到穀底。悲情牌都打出來了,結果又開始反轉,那麼多人回援。

韓誌餘和高車爾 領命而去,快馬加鞭開始把禁衛軍整頓完畢。

皇帝作為一國之主,其安全宿衛工作應該是舉國上下重中之重的任務,而貼身護衛皇帝的禁軍則是皇帝最信任的,地位較其它部隊高,裝備自然是最好的。《漢書》上說:“武帝太初元年,初置建章營騎,後更名羽林騎,屬光祿勳。又取從軍死事之子孫,養羽林官,教以五兵,號羽林孤兒。”也就是說,羽林軍是隸屬光祿勳的一支禁衛軍。

葛榮的禁衛軍則不同,是一直追隨自己的親信為班底。然後從野戰部隊,特別是戰鬥力較強、功勳卓著的叛軍中直接抽調組建皇家禁軍。對這些人厚賞有加,每次獎勵戰功就放給每名士兵巨資,每個人的東西都是足夠買幾百石糧食,是其他部隊的2至3倍。所以這些人死心塌地,加上人人裝備鐵甲,馬匹是護甲。雖然隻有2萬多人,但是絕對是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