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滏口大戰 二十八(1 / 2)

滏口陘出來,就是一個衝積平原,如同一把折扇鋪開來。爾朱榮率領的人馬,就是站在折扇的把手位置,在最底部。葛榮所在的位置就是扇子中部最頂端,賀蘭山就是那個地方。直線距離不到三十裏。而左右兩翼就是張開的扇子的兩根竹骨,相距爾朱榮都不是特別遠,也就是五十裏上下。

可能很多看官就會說了,這麼一點距離那麼真正打起仗來的話,左右一包抄起,不是一下子就可以一鍋端了。

其實你們的觀點完全錯了,這不是在現代高速上麵,一個小時可以跑120公裏內種感覺。古代行軍,正常行軍以三十裏為舍。超過一天三十裏,叫倍道。倍道的速度則視當時情況而定。步兵和騎兵沒多大差距,主要拖累速度的是各類後勤輜重,就算是騎兵除非棄輜重輕兵而行。如步兵倍道急行,日行百裏左右,而騎兵倍道急行,日行百五十裏以上。

唐朝規定是騎兵一日70裏,步驢一日50裏,車隊一日30裏。就連號稱最強大最快捷的蒙古騎兵,攻占北俄羅斯,隻用了2個月零5天時間,每天的平均速度達到85至90公裏;攻占南俄羅斯,隻用了2個月零10天時間,每天進攻速度達到55到60公裏;攻占匈亞利和波蘭,隻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每天進攻速度達到58到62公裏。”(《蒙古族古代戰爭史》240頁)

號稱蒙古軍隊是冷兵器時代之王,其騎兵每天平均行軍速度達到90至95公裏。(《蒙古族古代戰爭史》) 古代的騎兵一般都配備有兩匹或兩匹以上的馬,至少一匹戰馬,一匹馱馬,平時是騎馱馬,打仗時才換乘戰馬。

也就是說,這些距離如果對於一個正常騎兵部隊來說,可以是一天的距離,也可以是半天的距離。現在左右兩翼的部隊拖拖拉拉,那麼這就給了爾朱榮部隊一天的突擊時間。

更何況爾朱榮部隊現在是一人雙騎,輕裝前進。可朱渾元與袁斌的猶疑,已經給爾朱榮提供了最佳時機。

斛斯椿所率領的輕騎兵五千人,已經鋪天蓋地的朝賀蘭山衝過去。他的任務就是為後續的重騎兵攻擊掃清道路。

20裏路轉瞬即逝,不到一個時辰就已經可以看見山下的大營了。

“換馬,出擊!”斛斯椿大聲喊道。

而山下的葛榮手下大將韓樓的大營完全是措手不及,敵人怎麼可能會那麼快。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就包括主將韓樓,還有他身邊大放厥詞的太子葛大會。

葛大會現在非常的得意,因為他發現父皇對她現在越來越看重了。很多事情上,自己都能夠發表一些見解,而且還讓他參與軍務。其實從葛榮的角度上來說就是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長大一點,真正的去了解事情,踏踏實實。

但是葛大會卻不是這麼想。他希望就是通過這一次的戰鬥顯示自己的威信。所以他剛才在不停的和韓樓交涉,就是希望能夠帶領重騎兵出擊。可是父皇說過,要韓樓同意才行。

韓樓是一個非常務實可靠的將領,他的作風就是保守反擊。但是他有沒有辦法對待太子,正在糾結,到底是應該怎麼辦?是答應太子,讓他帶個5000重騎兵出去還是向上彙報,讓皇上來決策。

這個時候就感覺到地麵震動,久經沙場的韓樓立馬跳起來,這就是大規模騎兵行動的征兆。

葛大會還在說:“韓將軍,父皇已經答應了,他親衛五千人可以給我調配,你這樣不答應就是抗旨。你到底要怎麼樣?”

韓樓一揮手,阻止了葛大會的叨叨。

葛大會感覺非常生氣,什麼意思,我是太子。你這個動作太輕視我了吧!

“太子,敵軍可能已經到了。”韓樓抬頭直視葛大會,就這一下韓樓的臉上居然冒汗了,而且眼神和表情看起來非常緊張。

葛大會也嚇到了:“韓將軍,你怎麼了呀?怎麼一身汗。”

“太子,您趕緊去向皇上稟報,敵軍主力已經攻過來了。”韓樓現在巴不得趕緊把這個紈絝子弟趕回到皇上身邊去。他為什麼會全身冒汗,那是一種極大的恐懼。因為按照原本的計劃,左右兩翼首先就要和爾朱榮發生戰鬥。他們兩個任務就是放進來,但是要尾隨攻擊。

但是從現在的感覺上來看,肯定是出了問題。現在至少是成千上萬的騎兵已經衝了過來,那麼也就是說對方現在肯定是拚死一搏,就是要衝破中軍,俘虜或者殺過來。這還用問嗎?那肯定目標就針對皇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