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滏口大戰 二十四(1 / 2)

因為袁斌是負責整個右翼部隊,而且是率先準備出擊的風頭部隊。一聽到這些消息之後,心裏就咯噔一下。

袁斌也不簡單,都是從一個小兵開始成長起來的,本身平時就非常的狡詐,心思很多。不要看起來那麼粗礦,實際上麵鬼點子太多,也對任何人都不會特別信任。

一開始聽說李元忠不舒服的時候就覺得有點怪,剛剛不都還好好的嗎?在接下去,聽到其他部隊裏麵又有這個那樣的一些事情,他就知道肯定出了問題。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怎麼麵對的問題。

此時此刻,所有的部隊都已經拔寨而行。袁斌正騎著馬行進在一個小山丘邊上,身邊是一堆的武將。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後,這些文官武將都在七嘴八舌的出主意。

一個大胡子武將翟斌說道:“大將軍,現在的情形非常的可疑。我覺得這些漢人就是不值得信任。剛剛皇上已經把兩個漢人的國公侯爺給斬了。現在這些漢人當中又開始搞名堂,我們真的要小心了,至少不要被搞的腹背受敵才好。”

翟斌是塞外胡族中的丁零族人,曾長期在中原與鮮卑人角逐。丁零部曾統治塞北七郡,三萬餘戶人口。翟斌父親率丁零族歸附後,被遷於新安、澠池等地。

另外一個瘦峭精幹的將領劉庫仁也說道:“反正我是一直都不喜歡漢人。這些人經常背信棄義,收書兩段,而且喜歡搞陰謀詭計,總是做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情。哪像我們草原上的雄鷹總是展翅飛翔,在藍色的天空之下。我們心胸開闊,不搞這些陰謀詭計。”

鐵弗匈奴劉衛辰部,早期時而降秦,時而降燕,最後又投靠了鮮卑族大魏,其實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反複無常。每個人在說別人的時候都是道貌岸然,然後看評價自己的時候總是義正言辭。

自古以來人性皆如此,沒有辦法。實際上時代在變,任何東西都會在變。但是真正不變的就是人心叵測。所以想研究人性的和人際關係的老子的道德經也罷,論語也罷。這些書之所以能夠傳承下來,就是因為他們在研究的事,更古不變的人性。這些書裏麵我們可以看到人性的真善美更多的還可以看到人性的惡,醜。

就像我們中國的曆史傳承當中,從來都隻看統一王朝的盛世繁榮。從來沒有人真正潛下心來去看混亂時期的人性扭曲,所以這個曆史才會不斷的重複以前的痕跡。

袁斌看著這些人在不停的說話,心裏不由得起了一種煩悶。這些家夥哪裏是什麼真的好鳥?

記得劉丞相勸諫葛榮時所稱的那樣,各胡族雖表麵臣服大齊,“實貪地利,非懷德也;不敢犯邊,實憚兵威,非感恩也。”這次大齊大舉進攻大魏時,各部勢力都在等待滏口大戰的結局。大齊勝,對他們並無不利,各部首領都可加官進爵。若大齊敗,也許這也是他們所盼望的,他們可以伺機再起,割據稱王。

這些家夥就是典型的牆頭草,兩邊倒。一開始起兵的時候,很多人那是被迫無奈。真正起兵之後,擁有了一定的權勢和兵馬之後,每個人都開始有了自己的小心思。其實說白了就是那句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但是葛榮的部隊本來就是一個雜交綜合體。主要的兵馬是原來六鎮的兵馬。就這些六鎮的兵馬,本來就是塞外胡族的綜合。至少有幾十個少數民族,而且每一個民族的酋長都控製著一部分的人。發言的兩個人就屬於其中的典型代表,這兩個家夥是有點唯恐天下不亂。

再加上在河北區域內招募的地方豪強,流民,所以這支部隊是非常的複雜,而且是利益的綜合體。葛榮基本上不會去關注如何去如何,而是用不停的利益在前麵,吸引大家向前跑。但是如果涉及到生死大戰,涉及到部族存亡的時候,可能想法就不太一樣了。

但是接下去該怎麼走,的確是個大問題。按照原來計劃都不說自己右翼的這些兵馬要盡快的趕到滏口陘的右側,而且還要做好打頭陣的準備。那就是一定要把爾朱榮的主力部隊放進包圍圈,但是絕對不能讓他跑掉。

一旦爾朱榮的主力部隊進入包圍圈之後,自己就一定要衝上前去。與左翼可朱渾元部隊一起,從後方進攻。這樣上麵包抄,爾朱榮的部隊肯定覆滅在即。

但是現在這些部隊拖拖拉拉,自己行進的速度受限。而且更讓自己感覺到不安的是,這些家夥如果出點什麼狀況,自己可就被套進包圍圈裏了。

這是另外幾個武將,又出了餿主意。那就是帶領兵馬殺回去,幹脆就把這個李元忠滅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