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闊的晉陽盆地上,清澈的汾河水由北向南奔流而去,寬闊的河麵上幾座寬廣雄麗的大橋橫跨東西,橋兩端城堞相依,將東西兩座城市連在一起,宛如一座水上連城。在它的東岸,是風光旖旎的東城,城內建築鱗次櫛比,城外柳樹成蔭。在它的西岸,就是宏偉壯美的晉陽城,也叫西城。晉水通過智伯渠從唐叔虞祠向北注入南、西、北三麵寬達40米的護城河中。河麵上遊船點點,來往於晉陽城和叔虞祠之間。
晉陽,地處晉中盆地北端。西依崇山峻嶺,東、南兩側臨汾、晉二水,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春秋晉國公卿趙簡子的家臣董安於在西依懸甕山、東臨汾河地帶據險築城,因在晉水之陽,取名晉陽,為晉陽建城之始。後來趙、韓、魏三家分晉,\"春秋五霸\"之一晉國解體,晉陽成為\"戰國七雄\"之一趙國的都城,山西始有\"三晉\"之稱。 接下去漢高祖劉邦為防禦匈奴,選派韓王信坐鎮北方,改太原郡為韓國,設都城在晉陽,晉陽從此成為我國北方邊防重鎮之一。
賀六渾來過幾次晉陽,因為這是去洛陽的必經之路。城牆周長42裏,共開24座城門,東、西二城並列汾河兩岸,中城跨汾居中,西城內部囊括大明城、新城、倉城三座內城,以“裏三城、外三城”的巨大規模,形成了一個古代罕見的城市集群,晉陽城內有壯麗的宮殿、倉城、苑囿、柏堂、起義堂、受瑞壇、講武台、宴賓廳、山亭等,城外有多處寺觀寶塔。汾水從城下穿過,可行舟捕魚,一派繁榮景象,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晉王府,自然在內城。王道既是王府的中軸線,也是整個晉陽城的中軸線。
按照規定,親王府的周長是三裏三百零九步五分。城高二丈九尺,下寬六丈,上寬二丈。 按照今天的折算差不多是33萬平方米(南京故宮是101.25萬平方米,北京故宮是72萬平方米),將近有500畝。但是現在賀六渾看見的晉王府遠遠不止如此。因為這個王府不像王府,而像一座城,對,一座堅城。甚至賀六渾在看見的初期,覺得應該就是懷朔鎮。可想而知有多大!
其建築規模宏大,氣勢雄偉,金碧輝煌,四周同樣圍繞高大的城垣和四個城門,城樓上覆以青色琉璃瓦,大門飾以丹漆金塗銅釘,儼然是皇都洛陽城的縮影。王府四城的正門,南曰端禮,北曰廣智,東曰體仁,西曰遵義。進入城中有基高六尺九寸三組正殿,依次是承運殿、圜殿和存心殿。 前殿承運殿最高大,闊達十一間,是整個王府建築的主體。緊接著是圜殿和存心殿,各闊九間。整個格局與我們大家熟悉的紫禁城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很相似,是穀望舉行慶典和行使權力的場所。所有宮殿都是窠拱攢頂,中畫蟠螭,飾以金邊,畫八吉祥花。殿中的座位用紅漆金蟠螭,掛帳用紅銷金蟠螭,座後壁則用畫蟠螭彩雲。
承運殿兩廡為是左右二殿。自存心、承運,周回兩廡至承運門,為屋百三十八間。殿後為前、中、後三宮,各九間。宮門兩廂等室九十九間。凡為宮殿室屋八百間有奇。廊房飾以青黛。此外還有頂門樓、庭、廂、廚、庫、米倉等共數十間。社稷、山川壇位於王城內的西南,宗廟位於東南,位置與北京紫禁成相同。
賀六渾等人,就在端禮門等候召見。
現在已經不同往日了,自己與爾朱榮之間隔開的距離越來越遠。看起來自己也是侯爺,當初進侯府自己嚇一跳,現在來看晉王府,那就小巫見大巫,完全不值得一提了。
差不多半個時辰之久,太監來領自己進門。其他人自然隻能在門房守候。曲曲折折很久,來到承運殿台階下,又換另外一個太監領到承運殿大門。然後進門繼續稟報,再聽到大殿裏麵一聲尖利的聲音,“召開國侯。”
邁過高高門檻,賀六渾來到大殿裏麵。
是中國人都看過清宮戲,都進過紫禁城。爾朱榮的王座沒有那麼高,台階也就是7級。但是在燈火通明的大殿裏麵,恰好是聚焦點。可以清晰的看見他 的麵部表情,明顯的嘴角有笑意。看來自己一到晉陽,就馬不停蹄趕到王府的用心已經起了效果。
隨便用眼一掃,賀六渾就發現這裏與朝廷一模一樣,左邊一排是文臣,為首的就是方平。方平看見自己的時候,眼神對撞,然後笑了一笑,但是還是那種陰陰的感覺。剩下來的這些文臣賀六渾都不太認得。右邊的這一列,就是武將。為首的是自己最熟悉的那個元天穆,看見自己的時候,裂開嘴笑了笑,感覺非常親切。後麵還有一係列的人,這些武將自己就認識很多了。斛斯椿,費穆,爾朱度律,爾朱仲遠。這些人見到自己,也都會輕輕的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