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隻有學習曹操了。賀六渾其實心裏是非常佩服曹操,陳壽評價曹操“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唯才是舉、知人善任的用人之道,實在是曆史上無人能與其相比的。
所以還沒有等到崔蒿回來,賀六渾就認真草擬了一道 第一道唯才是舉令叫《求賢令》:“ 今六鎮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曷嚐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者乎? 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又得無有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變得而用之。”。
文縐縐的一大段,就是想你們要幫助把優者推選出來。現在天下難道沒有身穿粗衣而懷揣真才幹像薑子牙那樣在渭水邊釣魚的人嗎?又難道沒有像陳平那樣蒙受“盜嫂受金”汙名還未遇到魏無知的人嗎?你們要幫助我發現那些地位低下而被埋沒的人才,隻要有才能就推薦出來,讓我們能夠任用他們。
結果張貼了一周,沒有人來。
賀六渾現在有點暈了,我難道根本就不是曹操這樣的人傑嗎?鬱悶之中,盧長貴湊過來一段話說道:“將軍,你都是要這樣的大才,我們六鎮偏遠,讀書人都不多,哪裏有人啊。”賀六渾,一拍腦袋說道:“我真的是搞錯了,這裏又不是中原地區。”
於是,很快第二道唯才是舉令下達的,此令叫《敕有司取士勿廢偏短令》,“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陳平豈篤行,蘇秦豈守信邪?而陳平定漢業, 蘇秦濟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廢乎?有司明思此義,則士無遺滯,官無廢業矣。”
其實是對唯才是舉的用人準則具體內容作了進一步的補充, 意思是 不要苛求全才,也不要因品行上的缺點而摒棄有所作為的“進取之士”,有點類似“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的意思。
結果還是沒有人,賀六渾現在是徹底沒有辦法了。侯景這時也來了,看著賀六渾的樣子,很是猥瑣的湊過來說道:“將軍,我覺得你的方向還是錯了。我們這裏有的是什麼人?主要就是兩種,一種是正常人,一種是不正常的人。正常的人就是原地居民,很多都是少數民族,你哪裏來一些什麼文化,估計連看這個命令都看不懂。那些非正常人就是被送到這裏來的很多犯官罪犯。所以你這樣求人肯定還要有一個說法,就是要把他們以前的罪過都給去掉,這樣他有可能來。”
賀六渾哈哈大笑,說道:“侯景,你實在是太聰明了,如果這一下子能夠有用,一定給你算個頭功。”
於是第三道唯才是舉令 下達,就叫《舉賢勿拘品行令》,昔 伊摯、傅說出於賤人,管仲,桓公賊也,皆用之以興。蕭何、曹參,縣吏也,韓信、 陳平負汙辱之名,有見笑之恥,卒能成就王業聲著千載。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然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今天下得無有 至德之人放在民間,及果勇不顧,臨敵力戰;若文俗之吏,高才異質,或堪為將守;負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其備舉所知,勿有所 遺。
翻譯過來就是古時候伊摯、傅說都出身於賤民,管仲是與齊桓公敵對的人,都因為得到重用而使國家若盛。蕭何、曹參都是縣府的小官吏,韓信、陳平曾背過受汙辱的名聲,有被人嘲笑的恥辱,但終能幫助成就帝王的業績,名聲著於千載。吳起為了作將領,殺了妻子以取得信任,散發金銀以求官職,母親死了不回家歸葬,但是他在魏國,秦國不敢向東看;在楚國,三晉(韓、趙、魏)不敢向南謀劃。現在天下怎麼會沒有具備極高道德的人生長在百姓中間呢?比如果斷勇敢不顧一切,遇到敵人拚死作戰的;習性文俗,才能極高,而氣質優異,可以,作將領守備的小吏;背負受汙辱的名聲,有過被人嘲笑的行為或雖不仁不孝,但有治理國家和用兵打仗的本領的。大家都要推薦自己所了解的人材,不要遺漏。
意思是要求各地方領導,把哪怕他過去背著不光彩的名聲,做過讓人譏笑的事情,或者不仁不孝,但有治國用兵才幹的人,你們都要把各人所知道的這些人都推薦上來,千萬不要有所遺漏。
----------------------------------------------------------------------
照搬曹操的三次求賢,因為無人能超過他。通過多年的不拘一格的選賢任能,曹操手下的文臣武將便人才濟濟。如謀略重臣荀或(比或多兩撇)、荀攸、郭嘉,每議大事,他們都能與曹操推心置腹、屈膝交談、知無不言。對於其他部下,曹操也給搭建了各自施展才華的平台,使他們做到各盡其職,盡顯其才,不論大官小官,都能在自已的職位上做出驕人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