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晉城的刀(2 / 2)

說的大家心癢癢的。都是刀尖上混飯吃的人,哪一個不是想有個好兵器。在戰場上,一個好兵器,那相當於一條好命啊。

司馬子如冒出一句:“不是相州軍刀第一嗎?”

賀六渾笑道:“ 春秋戰國的“陽阿古劍”就產自晉城。你去不去?”

去!眾人大笑。

結果一大夥人就跟著賀六渾進城了,果不其然,這裏到處都是鐵匠鋪。賀六渾找人一打聽,這裏有字號的有曆史的鐵器鋪太多,都說自己最好。一路行來,就是看見一個個招牌到處飄揚。侯景等人忍不住進了幾家看看,的確發現這裏的兵器更鋒利,更堅硬。看來的確是名不虛傳。

賀六渾一直在看,在找。他發現一個不太起眼的地方,叫卓記鐵器坊之後,就快步向前走去。一大夥人跟著就進來了,居然站不下。這是一個所有人都熟悉的小小冶鐵坊,黑漆漆,烏溜溜,除了打鐵的爐子和站著的幾個人之外,就沒有什麼東西了。

賀六渾倒是非常禮貌說道:“在下懷朔賀六渾,請問幾位師傅,卓大師可是哪位?”

其中一個黑乎乎的漢子說道:“這裏都是姓卓的,不知道你找誰?”

“是懷朔段長將軍介紹的,敢問?”原來段長認識的啊,賀六渾原來有任務。

“哦,那肯定是我父親了,他已經打不動鐵了。現在家裏休息呢。”那個黑乎乎的漢子說道。

“段長將軍交代,在下必須去拜訪一次。可否請小師傅帶個路?”賀六渾還是彬彬有禮。

“好吧,反正現在也沒有什麼生意。我就帶你去一次。小六,你們幾個繼續吧。”黑乎乎的漢子隨手拿了件褡褳,走出門來。

賀六渾一看,雖然黑,也是相貌堂堂的大漢,足足比自己還高半個頭。要知道自己已經是接近一米八的人了。但是這個大漢看起來不凶,還比較和善。

跟著大漢,一路走去。賀六渾邊走邊問道:“敢問這位師傅大名?”

大漢很爽朗的笑道:“一個打鐵的,還有什麼大名,就叫我力帆吧。這位官爺見笑了。”

賀六渾繼續說道:“段將軍告訴我,卓師傅乃是大家,冶鐵技術一流,兵器鍛造乃是祖傳手藝,為何現在看起來不是特別景氣。”

卓力帆搖搖頭歎氣:“這是家父定的規矩啊。他說我們卓家的兵器必須是實打實的百煉鋼,至少也要是七十二煉,才能出品。現在哪裏還有人需要寶刀,都是“五煉”、“九煉”就可以了。相比而言,我們的價格貴,出品又慢,哪裏還比得過那些量大價優的鐵鋪。我現在都擔心關門了。“

賀六渾哦了一聲。問道:“這煉是不是加熱的次數?”

卓力帆奇道:“這位官爺也懂煉鐵?您說的不錯,就是加熱的次數,煉了多少次火。父親的要求 連續燒鍛百餘次,至斤兩不減為止。這個實在是太難了,總不可能把把都是寶刀。我們幾個月才能出刀,哪裏養得活一家人啊。”

賀六渾說道:“你父親是對的,“百煉鋼”,因為將塊煉鐵反複加熱折疊鍛打,使鋼致密、 均勻,減少雜質,製成的刀劍質量很高。前朝曹魏就有“百辟刀”五把,在《內誡令》中稱它們為“百煉利器”。要知道這樣的兵器到了戰場之後,那就是完全不一樣的啊。一刀下去,斬金斷玉,無堅不摧。普通的刀,看來幾次對拚之後,就斷折 了。我們將軍就是特別喜歡卓大師的刀,才特意叫我來晉城拜訪的。”

卓力帆還是苦笑:“這位官爺有所不知。塊煉鐵的生產就慢,必須經過“冷化”,才能得到。再加上還要百次之多,這個是多麼難。別人出十把刀,我不一定能出一把啊。”

難怪看起來這個鐵匠鋪那麼消沉,本來還以為是家大店。看來任何生意,不一定都是質量,還要看銷量。你是寶刀,銷量畢竟有限,而且成本太高。所以每個店鋪都有他自己的生存方式,假如是戰爭年代,估計卓記鐵匠鋪就不得了了。可是現在還是相對太平的時機,這個店鋪又不改行,估計是比較難活了。

-----------------------------------------------------------------------

起點網站曆史類:30萬字以下25278本:30-50萬字979本;50-100萬字1030本;100-200萬字681本;200萬字以上366本。

你看到這裏我笑得半死,原來我已經超過了兩萬多人。現在開始躋身於前3000名。按照我現在寫的字數,應該是已經躋身了前兩千名,我的終極目標就是要進入前500名。各位朋友給我加油。且不論故事的精彩程度,我先用字數來壓垮一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