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平城的震撼(2 / 2)

司馬子如本來不是特別愛講話的,微微笑道:“幢主,大開眼界。這白道之重要,顯而易見。武川就是一座橋頭堡一樣,而這裏的平城就是中流砥柱。我現在明白,為什麼當年一定要從盛樂搬來定都平城。這裏才是真正的宏偉遼闊。”

侯景在一邊也接話了。因為進入到平城境內,斥候也不多派了,所以他就跟在賀六渾身邊。

“幢主,這麼多的良田,那是多少糧食啊。可以養很多軍隊吧。”侯景的角度就是不一樣。

“其實,這裏還不是真正的中原。如果到得中原,估計你們就知道,為什麼說得中原者得天下了。”淡然大師在一邊補充道。

司馬子如和侯景有點臉紅,還真的是井底之蛙啊。

賀六渾現在逐漸明白自己的優勢了,那就閱曆,就是視野,就是思維的不同。見多了,自然就知道這個世界的格局。你的格局多大,就決定你發展的範圍多大。除非是逼上了梁山 的人,走一步是一步。自古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這話說得有道理。

到了平城門口,又是一陣驚歎。城牆之上的城樓巍峨高大,看起來頭都必須仰起來,差不多是懷朔的兩倍高啊。城門洞都有幾十米長,那是多麼幽長。進來之後還有甕城,又是一陣驚歎。這個敵人衝進來還要再奪一道門。司馬子如和侯景這兩個軍事控,更是在想怎麼辦來奪城了。想想還是沒有辦法,一臉沮喪。賀六渾其實心裏也是震撼的,倒不是眼界問題。而是在目前的冷兵器時代,這樣的堅固大城,怎麼可能被攻下。要知道,城牆之高,連一般的雲梯都夠不著啊,怎麼上牆?

進來平城之後,這群鄉下人又開始驚歎了。

這裏是北朝的舊都,當年定都平城後,“營宮室,建宗廟,立社稷”,進行一係列的首都建設,宮殿苑囿、樓台觀堂等重大工程。其實也不說多麼豪華,廣大,隻要對比一件事情就好了。懷朔一般就是一到兩裏方圓,就是說,一麵城牆最多600米,四麵合圍就是八裏。現在呢,平城外郭,周回三十二裏。也就是最少是十倍之上,那當然是嚇到懷朔一群小兵了。

看到一夥鄉下小子進城,淡然大師就勉為其難的介紹了很多,不然顯得太丟人了。

原來平城由皇城、京城、郭城組成。北麵為皇城,皇城南是周回20裏的京城,其外是周回32裏的郭城。也就是說,大家其實在外城呢。這個皇城是嚴格有設計,皇家尊嚴一點不能少。像天文、天華、天軍這樣的大殿就有24座;至於裏麵的內宮什麼西宮、北宮、南宮、東宮、寧宮等宮類似於後世的北京城。當然那種郊壇、方壇、五精帝壇必須有;還有太廟、太社、太稷帝社、孔子廟、虎圈、圓丘、方澤、明堂、靈台、辟雍等。其建築規模、數目之繁多、布局之道嚴、規劃之完整是前所未有的。(部分資料摘編百度百科)古代最至高無上就是皇帝,那就是該有的必須都有。

再加上北朝佛教鼎盛,神圖妙塔,對峙相望,京都內寺廟上百所,僧尼三千餘,除“冠於一世”的雲岡外,尚有“天下第一”的永寧寺,“京華壯觀”的天宮寺及五級大寺等,不一而足。

當年 為了改善城市環境,從城北引如渾水,從城西引武州川水入城,使平城大街西岸有潺潺流水,東西魚池有遊魚嬉戲,水旁弱柳、絲楊、雜樹交蔭,利用水和樹把城市打扮得清新雅致,配上巍峨的宮殿樓閣,真是花團錦簇一般。確實是“靈台山立,壁水池園,雙闕萬仞,九衢四達,羽旌林森,堂殿膠葛”。賀六渾這些人走進來,對比一下懷朔鎮,那當然是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感覺了。

到了平城,唯一的好處就是賀六渾緊張的心情放鬆了,這裏畢竟是舊都,治安肯定不錯。可是進城不遠,就看見坊市經常出現一些軍人隨意欺辱小商販的事情,頓時蒙上一層陰影。看來地痞流氓,軍匪惡霸是哪裏都有啊。而且這些人看起來已經習以為常了,特別是一些漢人的小店,被鮮卑軍人勒索,敢怒不敢言。哪裏都是一個小社會,哪裏都有黑白兩道,哪裏都有灰色地帶。

入住之後,各行其是。

那些辦事的人員自然要去送禮,賀六渾也要去都督府軍營報個到。淡然大師自然是要去永寧寺參拜了。因為這是是最大的皇家寺院,內有七級佛圖,高300尺,基架博敞,天下第一。

-------------------------------------------------------------------

佛塔是佛教徒供奉佛祖舍利的紀念性建築,又稱舍利塔,是早期佛寺中最重要的宗教建築。漢字中原本沒有“塔”字,它是魏晉時期翻譯佛經時,根據梵文Stupa的音譯,簡化後創造的一個漢字。梵文Stupa音譯原為“窣堵波”、“佛圖”、“浮圖”,後簡化為“塔波”,進一步去“波”變成了“塔”,意譯則為“方墳”、“圓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