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由於樹盾的阻擋,盾陣邊聚集了許多的蠕蠕人士兵,密密麻麻如螞蟻一般。段副將一揮手,令兵舉旗。輕騎兵陣營,近萬人方陣,搭起長弓射出。空中黑壓壓的一片一片箭雲,落下下去,蠕蠕人人仰馬翻。最前麵的步兵方陣,一排排弩箭射出,如雨潑下。緊靠著樹盾,位於拒馬之間的蠕蠕人,倒下無數。由於他們的盔甲大多數還是皮甲,如此近距離的射擊,都能夠穿透皮甲,直紮內腑。無論是射中哪個位置,都是致命傷。
長弓陣和弩箭陣,已經把蠕蠕人最勇猛的,衝在前麵的數千人一掃而空。
這時蠕蠕人的重甲騎兵也衝過來,那些拒馬已經被破壞殆盡。樹盾有點岌岌可危了,這樣的衝擊力是無法抵擋的。
部分樹盾被突破,蠕蠕重甲衝進來部分人,拚命砍殺步兵。花弧帶著隊伍衝上前去,拚死把少部分人幹掉。賀六渾看見這個花弧砍殺的樣子,真的是比較凶悍。這個女人不一般,下手狠!一槍一個,絕不留情。這個時候,也可以看出蠕蠕人的強悍,就算最勇猛的鮮卑士兵,也是隻能做到一拚一。內陣裏麵倒下許多屍體,血腥味衝天不散。
北朝軍隊的陣型,被擠壓,戰鬥圈子慢慢靠近車陣。
-------------------------------------------------
柔然的最高統治者稱為可汗,相當於匈奴的單於。其下設大臣,輔佐可汗管理內外事務。每一可汗按其行均有號,如社為柔然開國之主,故號“丘豆伐”,即“駕馭開張”之意。大臣亦有號,如莫弗(莫何,勇健者、酋長之意)、莫緣(聖人之意)等。大官的官職有國相、國師、俟力發、吐豆發、俟利、吐豆登、俟斤等。國相,如《南齊書·芮芮虜傳》記有國相希利垔、邢基祗羅回。主要掌管行政、外交,為文官之首,相當於中原的丞相。
國師,由僧人擔任,主要掌管宗教事務,如據《大藏經·高僧傳》第八《釋法瑗傳》載,法瑗二兄法愛“亦為沙門,解經論兼教術,為芮芮國師,俸以三千戶”。
俟利發,也作俟匿伐,職位很高,為可汗族係擔任,掌一方之軍權。此官號後為突厥所繼承。
吐豆發,亦作吐頭發、吐屯發,僅次於俟力發之官職,為柔然王族擔任。如《北史·蠕蠕傳》提及546年,“阿那瓌遣其吐豆發鬱久閭汗拔、姻姬等送女於晉陽”,與高歡成婚。《北齊書》和《魏書》還載有“吐頭發鬱久閭狀延等”、“阿那瓌遣其從祖吐豆發率精騎一萬南出”等。
俟利,《古今姓氏書辯證》雲:“其官者俟利,猶中國方伯也。”位於俟利發、吐豆發之下。如《北史·蠕蠕傳》提及的俟利阿夷普掘等。
吐豆登,一說為吐豆發之訛,或與吐屯同,其位在俟利發、吐豆發、俟利之下。俟斤即奇斤,先為官號,旋轉為氏,位於吐屯之下。《資治通鑒》卷八四,梁武帝蕭衍天監十六年十二月條曾記有遣俟斤尉比建朝貢之事,胡三省注雲:“俟斤,柔然大臣之號。俟,渠希翻。”
綜上所述,柔然大官號及等級比較簡略,除了國相、國師主要是掌行政、宗教事務外,其餘官職皆主管軍事兼民政。而所有成年壯丁皆編為騎兵,平時放牧牲畜,戰時拿起武器上馬作戰。行軍時,騎馬攜帶自己的牲畜、財物和妻孥,即所謂“戰則與家產並至,奔則與畜牧俱逃”。從可汗、大臣至基層均是按軍事編製,是一個軍事與民事合一的遊牧政權。
在各部大人下,柔然又仿照北魏之製,設置了統千人之軍將和統百人之幢帥。《魏書·蠕蠕傳》稱社嗆“始立軍法:千人為軍,軍置將一人,百人為幢,幢置帥一人;先登者賜以虜獲,退懦者以石擊首殺之,或臨時捶撻。無文記,將帥以羊屎粗計兵數,後頗知刻木為記”。柔然各部首領經常於敦煌、張掖之北汗庭集會議事,如當可汗繼承發生問題時,有權罷免或另立新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