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布局(1 / 2)

“那你怎麼知道我們以後建立一個新的國度就不會變成這個樣子了?"賀六渾繼續問同一個問題。

“侯爺完全不一樣。您是從小兵開始,一路起家,能夠知道農民的疾苦,所以一定會照顧百姓。而且又懂這些文化,所以一定會讓儒學光大。特別是這些沐猴而冠的大魏,早該完蛋了。”崔蒿看起來是真正的怒意,也是對這個朝廷的失望。

“那你也別忘了,大魏朝也是草原來的。他們原本比我們還苦。”賀六渾笑道。《三國誌》上說鮮卑“隨水草放牧,居無常處,以穹廬為宅”。久居苦寒之地造就了他們堅韌彪悍的性格,逐漸形成特有的民族種性。

崔蒿笑道:”可是他們是胡族,來到中原就算打敗我們,骨子裏還是羨慕漢族,不然怎麼可能全民族漢化。“看起來是真的看不起那些人。

崔蒿說的有道理,鮮卑族的確有強悍凶猛的民風和戰鬥力,但是在文化文明上終究還是處於原始階段。特別是在與漢族深厚的文化淵源相接觸後,自我比較中自然會產生民族的自卑感,這種自卑感讓他們迅速摒棄自己固有的民族傳承,轉而吸收先進文明的民族文化。這也是鮮卑族在入據中原後,積極實行漢化改革的一個重要原因。

賀六渾搖搖頭說道:”你不覺得,就算我們打個天下,也是扶植起來另外一批貴族。百姓真的會好嗎?“

其實這就是另外一個悖論了。有激進人士說,農民起義不過是改朝換代的工具。的確如此,從陳勝吳廣開始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其實就已經注定了,農民起義的最高目標就是要改朝換代,而不是推進一種新的製度。但這也不是說曆史就是簡單的重複類似三國演義一樣的分分合合,而是一種螺旋式的上升。不過這種上升的過程改變微乎其微罷了。

崔蒿大聲反駁:“其實隻要真正能夠安定下來,沒有這些貪官汙吏,百姓的生活自然就會好很多。我相信侯爺肯定不是那種奢侈浮華不顧民生的人。”

儒家學者從來的觀念都是要以民為本,仁愛治世。崔蒿當然更是孔孟的忠實擁護者,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才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賀六渾的身上。

賀六渾點點頭讚同,在這個問題上他不想再多辯論了。的確自己的思維已經遠遠不是這一個層次,自己的後世經曆讓自己有更多的閱曆和思考。

轉變了一個話題說道:“豫州這些地方的確不錯,土地肥沃,人口眾多,物產豐饒。可是我們也非常清楚,他有一個最大的弱點,那就是這一個地方屬於四戰之地,無險可守。”

的的確確,豫州這塊地方向東開始就已經是大片大片平原了。正是因為此,所以這塊地方沃野千裏,是著名的糧倉。正因為如此,這塊地方的戰爭不斷。所有要爭奪天下的人都希望擁有這個地方,就擁有了大量的人口和大量的糧食。但是這樣的一個地方要守住,實在是太難了。從任何一個方向都可以朝這裏發起進攻,所以如果把這塊地方作為根據地,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崔蒿笑道:“侯爺,在下建議的並不是駐守在這塊區域,是要和這些區域的各種勢力交好關係。要讓這些區域的各種勢力都明白您的態度,看到您的實力。讓這一些勢力讓這些世家大族都明白,您是可以值得追隨的對象。我們要的不是現在,而是將來。”

賀六渾明白了,崔蒿是非常擔心自己進入到豫州城之後,會清洗掉那些原來的勢力。而這些青齊豪族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係,這些人之所以能夠存在,就是因為他們這些家族之間相互聯姻,利益相通,早就成為了一些密不可分的群體。

“先生的建議我聽進去了,進到豫州城之後,我會好好的處理這些關係,要委托你去和他們做些交流。”賀六渾說道。

“最好是能夠盡快的請蘇先生過來,他在處理這些問題上比我強得多。”崔蒿說道。這是一個非常坦誠的話,蘇卓在這些民生,處理關係方麵,是一個熟手。

賀六渾點點頭讚同,繼續說道:“可是有一點你也明白我應該不可能在這個地方長期駐守下去。”

崔蒿說道:“為什麼?”

賀六渾歎息一聲:“其實我很清楚,如果把豫州城拿下來之後,這塊地方肯定很快就要交出去。這個天下畢竟是爾朱家族的,晉王雖然非常的賞識我,但是我也敢確定,不會讓我一個人獨守在這樣一個重要的區域,而且擁有這些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