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強市長說:“要是這件事情幹成了,龍都的教育就算有了一個新高度,城市多一張新名片。”
王明書記也說:“我看也是,不管想還是不行,我們都得爭取啊,你們兩位忙活了這麼長的時間,也絕不僅限於給我們兩位彙報這樣單純吧?現在既然對方已經主動為這筆基金的落地鳴鑼開道,我們也不能坐享其成啊?”
陸強市長樂嗬嗬地說:“書記的意思是,我們也主動到北京去打通渠道?”
王明說:“老陸啊,要是你是教育部的領導,你會怎麼處理呢?”
陸強說:“隻要是安全可利用的資本,我當然要用啊。”
王明又問:“還有,當你手裏有了資本,麵臨兩個選擇或者多個選擇,其中的某地有能力有資源。某地隻是一座空城,沒有資源可以整合,你會怎麼決斷?”
陸強和寧宇他們都明白了,王書記是擔心我們按兵不動,部裏麵要是將這筆經費介紹到別的地方去了,後悔就來不及了。陸市長連忙說:“我們必須得抓緊進京,陳述我們的理由,而且這一筆基金就是衝我們龍都來的,機不可失。”實際上,這根本就沒有什麼研討的餘地,四個人的決斷其實沒有絲毫差異,就是想盡一切辦法把這筆基金引進到龍都來。
王明書記說:“我看事不宜遲,陸市長你牽頭進京好了,讓教育局這邊也派一個局領導……”他的話還沒有說完,外麵就送進來一份需要王市長處理的急件,正是教育部傳來的一份急件,急件上明確注明了要求省市派員到教育部去。王市長將此件遞給了王明書記,王明書記豁然開朗,高興地說:“隻要這樣的話,大事就是完成一半了,我們也就不用商討細節了省上也會準備相應的材料的,現在就抓緊與省上聯係吧?”
這個敏感的時候,寧宇很清楚自己應該主動回避。要不然,領導還真以為他在這上麵有想法或者做手腳了呢。於是主動說:“好的,沒事的了我就回辦公室去了,我還得準備動身到省城與和氏商號接洽商談新聞文化產業改革的事。”
王明當然也感受到了寧宇的壓力,於是說:“這樣吧,陸市長一定是要去北京的,要是寧部長要去省城見和氏商號的人,那麼就教育局和雪雁副市長去北京,有什麼情況及時保持溝通,包括與寧部長的溝通。”事實上,這也是王書記在給寧宇排除思想壓力,也是為了更好地保護他。倘若基金與北京方麵商談的時候,寧宇不在場,但是對方堅持要寧宇主持施工和生產的話,這就足以說明寧宇本身是磊落,所以他才故意不讓寧宇介入去京會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