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開端(1 / 2)

世界為什麼會存在?它是如何開始又將怎樣結束?生存在這個世界裏的生命,不知到是否真正關心過。是否有一天,世界將不複存在?

地下道裏的老鼠不會操心地上的事情,生存在底層的人們也隻關心他們自己的生活,這句話對小基德來說再恰當不過了,弱小的他,唯一的想法就是如何繼續活下去。

小基德自能記事起就被一群流浪者收養,這群流浪者收養這些撿來的孩子,是為了通過他們上街乞討,以此填飽肚子,人們總是會更同情弱小,孩子就是最好的乞討工具。

小基德一開始還是生活的很舒坦,因為年齡實在太小,沒有辦法獨自乞討,所以隻需要被大孩子帶上街頭,放在一邊,自然就會有好心人將多餘的愛心扔到小基德麵前的碗裏。小基德度過了不失為幸福的幼年時光。

好日子總是短暫的,年幼的小基德轉眼變成年少的小基德,理所應當的,他必須開始乞討,並上交所有的收獲。乞討並不是像它聽起來那樣簡單,它靠的是別人的施舍,大多時候並不隻憑運氣。

基德在一行乞討的隊伍裏年紀最小,身子也最弱。每當有行人經過,蜂擁的乞討者圍住他們,祈求他們的善心,或者說,壓榨他們的善心。而小基德被那些大一點的孩子們擠在一旁,根本無法觸及行人的善心。流浪者沒收所有的收獲,然後按照每個人乞討的多寡分配食物,所以小基德每次隻能分到一點點,還是部分開始變質而即將被摒棄的食物。

久而久之,他變得更加瘦弱,吃的更少,然後更加瘦弱。奇怪的是,他從來沒有生過病,即使是這麼惡劣的生存環境下,這也是他還沒有被拋棄的原因;如果你不能乞討還生病的話,流浪者們可不會有一絲同情。

乞討的孩子裏有一個叫賓利的家夥,他雖然不是年齡最大的,但塊頭確是最大的,所以他每次都能擠在隊伍的最裏麵,得到的善心也最多,他吃的東西是小基德的五倍不止,偶爾還會有熏製的香腸改善夥食。那種劣質的肉做的香腸,直接丟進煙熏爐裏,到了時間就拿出來,外麵的一層早就烤成碳渣一樣的東西,然而剝去這一層,裏麵還是無比可口,對這些一兩個月都不一定可以吃到肉的孩子來說。

經常會看到為了爭一塊髒兮兮的麵包大打出手的場景,小基德那點東西雖不夠看,但在饑餓的時候,卻還是相當的有吸引力,尤其又是在最弱的人手裏。賓利卻看不慣,隻要他見到有人從小基德那搶東西吃,他就會暴起將那個人打一頓,把吃的東西都給吐出來才停止,時間長了,也就沒人再打小基德的主意了。每次賓利替小基德出頭,小基德總是很感激的張著嘴望著他,但卻說不出一句感激的話來。

流浪者養的小孩子除了乞討的話之外,幾乎不說話,沒人教過小基德該怎麼表達謝意,他隻能用心記得,希望有一天可以報答。

有能力的人總是會思考如何改善自己的生活,就算是用鐵鏈拴住的狗,為了眼前的骨頭,也會拚命的扯著拽著,希望擁有它。小乞丐中開始有人不滿足現在的生活,這種情緒像火星飛濺到油缸裏,不費力的蔓延開來,賓利也動心了。是啊,為什麼我們乞討來的東西要交給他們,就算是為了償還撫養的債務,這些年也夠了,我們要離開,大家想著。

流浪者們也擔心有小孩偷跑掉,這種事情在過去也發生過,有了經驗的流浪者們,采取了不少措施,使得逃跑變得十分困難,而且聽聞,一旦發現有人逃跑,流浪者會直接弄斷他的四肢,然後丟掉,任他自生自滅,當然,在沒有親眼看到的條件下,大家都不認為真會如此殘忍。

孩子們每天早上都在八名流浪者的派送下,到這條街道乞討,乞討過程中,嚴格限製活動區間,隻準許在以集合點為中心五十米的範圍內乞討,街道兩邊都有三到五名流浪者負責看守,以防有人趁著乞討的空子逃脫。然後每天乞討結束,再由八名流浪者帶著他們回去。乞討的小孩都住在地窖裏,幾張破爛的床單,一段下水管道充當廁所。流浪者分配好晚上的食物,就要求他們都進地窖裏去,外麵的人把地窖入口一鎖,等待明天早上再來開門,裏麵的人根本沒辦法自己出來。

賓利和另外幾個年齡較大的小孩決定逃跑,他們打算趁著午休也就是那些流浪者打盹的時候,跑出去,這也是他們唯一的機會。今天就是他們行動的日子。七八名打算出逃的孩子把攢了幾天的糧食用粗布包裹起來捆在身上,輕手輕腳的慢慢移動到行乞隊伍的末尾。

小基德也知道賓利要逃走,賓利原本打算把小基德一起帶走,但小基德清楚自己的身體,絕對會拖累賓利他們,所以搖頭拒絕了。但是,當賓利他們開始行動,小基德卻開始焦慮起來,總覺得有壞事情要發生,賓利躡手躡腳的經過小基德的時候,小基德瘦弱的小手死死拉住賓利的褲腳,賓利發現了,以為小基德想一起走,把小基德拉起來,卻發現小基德隻是不住的搖頭,急躁的揮著手臂,示意賓利留下來。小基德不會說話,隻能拚命拉住賓利。賓利一時不知小基德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