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張子山煤礦軟岩斜巷支護技術研究(1 / 2)

張子山煤礦軟岩斜巷支護技術研究

工業技術

作者:李潘傑

[摘 要]軟岩巷道支護其因地質條件不穩定,圍岩的支護會產生變形和破壞,一直是國際、國內礦建行業重大難題之一,近年來,中煤三十工程處先後承接了查幹淖爾、馬家梁、張子山等軟岩地質礦井,根據因地製宜的原則,在其研究方麵取得了一定成果。

[關鍵詞]張子山 煤礦 軟岩巷道 支護

中圖分類號:TD3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07-0003-01

張子山煤礦是山西省中陽縣中鋼煤業公司的一個技改礦井,礦井設計年產量90萬噸,位於山西呂梁,41煤底板運輸上山設計長度為906m,26°下山施工289.9m,16°下山施工231.6m,13°上山施工195.m,服務年限8年。設計支護形式為錨網噴支護,距形斷麵,淨寬×淨高=4.2×3.1m(巷中高度),淨斷麵積13.02m2,掘進斷麵積14.52m2。斜巷掘進到75m處,將分別揭露FII-2(∠50°~60°,H=2.5m)正斷層、FII-3(∠50°~60°,H=2.6m)正斷層;掘進到150~309m區域內地質構造異常,該異常區域內岩性較破碎,層理紊亂、揉皺現象明顯,對掘進施工有一定的影響。

一、軟岩巷道的破壞機理及支護理論

當荷載超過支護的極限承載能力時,巷道圍岩的支護就會產生變形和破壞。這些外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①上覆岩層壓力;②構造應力;③膨脹應力;④碎脹應力;⑤支承壓力的影響;⑥衝擊地壓。外力作用是影響支護穩定的重要因素,但同時岩石性質也很重要,岩石在上述某一種或幾種應力作用下,圍岩會首先失穩,從而引起支護失穩。通常軟岩巷道多表現為四周普遍受壓,並且全斷麵收縮,同時底臌現象十分嚴重,有的軟岩巷道甚至引發頂板冒落和兩幫破壞。

軟岩巷道的支護原則:根據對軟岩巷道破壞機理和變形規律的分析,可以知道對軟岩巷道的支護原則主要有兩種:一、主動、及時、有效的支護原則;二、動態、過程控製原則。

二、軟岩斜巷支護現場實測研究

1、斜巷圍岩力學參數測試

為了測定圍岩力學性質,在4煤底板運輸上山迎頭取樣,主要測定岩石的抗壓強度、抗拉強度、彈性模量、變形模量、泊鬆比和軟化性等力學性質。該試驗過程按照原煤炭工業部標準《煤和岩石物理力學性質試驗規程》中的要求進行。岩石力學性質的測試全部在RMT岩石力學測試係統上進行,測試數據自動記錄、處理。

2、斜巷表麵位移觀測

(1)隨著掘進工作麵的推進,巷道表麵位移逐漸增大,在距迎頭69m範圍內表麵位移變化較大,速度變化劇烈,在69~107m範圍,表麵位移變化緩慢,在107m範圍以外,位移變化趨於穩定;

(2)巷道腰線兩幫變形量為92mm,巷道底部兩幫變形量為82mm,頂底變形量為98mm;

(3)巷道變形不均勻,AB和AF不同,相差4mm;AC和AE不同,相差10mm。

以上表明:巷道掘進過程中,巷道變形影響時間較長,並且巷道各點變形不均勻,導致巷道周邊發生差異變形,差異變形進一步加劇了巷道的應力集中,從而加劇了巷道變形。頂底板變形量大於兩幫變形量。

3、斜巷深部位移觀測

深部各基點變形範圍與表麵位移變化範圍相一致,在巷道掘進初期,由於地壓的作用,巷道圍岩整體向巷道內側移動。所以在巷道掘進的過程中,先期各深部基點之間沒有相對移動,既各基點的相對位移量變化不大。當基點距迎頭40m左右時,深部各基點開始有變形,隨著巷道向前掘進變形量逐漸增大,在掘進的過程中測點2.0m範圍內與2.5m及以上範圍相對位移位移變化均不大,但是2.0m基點和2.5m基點間位移卻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變化位移量為11mm,說明2.0m範圍圍岩整體向外移動,2.0m和2.5m之間圍岩發生了離層,因圍岩沒有及時注漿,圍岩鬆動圈範圍不斷增大,最後趨於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