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書籍封麵設計實踐的現代設計思維呈現
談古論今
作者:郭安
摘 要:魯迅一生親自參與設計了大約60本書籍封麵,他的設計觀體現了強烈的現代設計思維。魯迅將西方現代藝術精神結合獨到的設計手法引入了自己的書籍封麵設計實踐上,他的書籍封麵設計作品形式簡潔卻內涵豐富,用“新的形”與“新的色”詮釋了現代設計理念。研究魯迅的書籍封麵設計作品對理解魯迅設計作品中體現的現代設計思維很有幫助。
關鍵詞:魯迅 封麵設計 現代設計思維
現代思維指導下的設計目的是解決功能性的問題,因此在設計過程中往往帶著理性的思考。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對於寫作的起因是這樣表述的:“說到為什麼做小說罷,我仍抱著十多年前的‘啟蒙主義’,以為必須是‘為人生’,而且要改良這人生。我深惡先前的稱小說為‘閑書’,而且將‘為藝術而藝術’看作不過是‘消閑’的新式別號,所以我的取材,多來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1]可以看出,魯迅從事文學藝術創作是帶著解放思想、拯救中國的目的性的。魯迅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介紹西方現代主義藝術、設計到中國,對西方現代藝術的引進和自己的設計實踐活動,魯迅都帶著理性主義和藝術實用性的觀念。魯迅不僅是思想上的革新者,也是形式上的創新者,他是中國現代書籍裝幀設計開拓者和倡導者。他一生設計了大約60本書籍封麵,他的封麵設計作品個性鮮明:內容上能準確地反映書籍主題,體現現代意識;形式上表現出強烈的現代感;色彩上既莊重典雅又醒目突出,具備中國文化中含蓄內斂的氣質。魯迅在這一領域所做的貢獻使其成為了現代書籍裝幀設計的先鋒人物。
一、魯迅書籍封麵設計中的現代思維
將美術作品引入封麵設計大概出現在清末民初。一些書商請月份牌畫家在通俗小說的封麵繪上仕女,並用彩色印刷,以此招攬顧客。封麵設計中運用美術作品在起到裝飾效果的同時,也體現了書籍和雜誌的目標定位和審美追求。戊戌變法以後,隨著各類書籍、雜誌的出現,也出現了豐富多彩的裝幀形式,比如《小說月報》《禮拜六》《東方雜誌》等知名刊物的封麵,開始采用繪畫形式來作封麵設計,常見的有裝飾畫、版畫、國畫、漫畫、水彩等幾大類別。《小說月報》首刊的封麵選用了一幅色彩濃重的花鳥畫(圖一);自第五卷起以整幅圖畫鋪滿封麵,有袁培基的鷹、劉海粟的風景畫(油畫)、吳昌碩的花鳥畫等等,此種格式一直延續到第7卷。隨著新文化運動的發展,中國的書籍裝幀設計開始發展並呈現出現代設計意識。1921年經沈雁冰的全麵革新,《小說月報》成為宣揚新興思想的進步刊物,明顯的呈現出貼近生活、減少裝飾的特色(圖二)。1927年邀請陳之佛為刊物作封麵設計後,這一年《小說月報》的每一期封麵都作了不同的處理,每期都以不同環境中的不同女性形象,表現出積極健康的形體美。隨著新文化運動的影響,藝術風格呈現出多元化的景象,書籍封麵設計也呈現出多樣化的風格,寫實、抽象、誇張、象征,應有盡有。
在選擇書籍封麵的美術作品上,魯迅先生偏愛寫實性的黑白木刻,他不遺餘力地將西洋木刻和版畫介紹到中國,他的封麵設計作品中經常運用木刻版畫作為裝飾。蘇聯畫家麥綏萊勒的木刻連環畫作品集《一個人的受難》,魯迅選用作品集中的一幅版畫為該書設計了封麵。《解放了的董吉訶德》的封麵設計選用了俄國木刻家畢斯凱萊夫的作品;《毀滅》的封麵設計選用蘇聯畫家威綏斯拉夫的黑白木刻作為裝飾;《壞孩子和別的奇聞》的封麵中選用蘇聯畫家 V·瑪修丁的木刻版畫;《鐵流》選用蘇聯木刻家畢斯凱萊夫的木刻作品作封麵裝飾,畫麵構圖合理,畫麵寫實的呈現出對於同伴離去的悲哀與無奈,形象而有力地反映主題。魯迅的書籍封麵設計在思想上有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傾向。魯迅舍棄抽象難懂的“精致藝術”,提倡寫實木刻版畫,這和木刻版畫具備的寫實性、社會性有很大關係。他認為:“中國製版之術,至今未精,與其變相,不入且緩,一也;當革命時,版畫之用最廣,雖極匆忙,頃刻能辯。”[2]他擅長適應時代變革的需要,從現實出發,用外來的藝術形式為中國革命服務,傳播反帝反封建思想,引導大眾解放思想,認清社會現實。這反映出魯迅的現代設計意識理念:否定純粹美術,專在藝術的實用性上,充分發揮設計的功能性。這種具有現代意識形態的設計思維與魯迅的文學藝術觀念不謀而合,魯迅的現代設計意識對此後中國書籍裝幀設計產生了很大影響。他推舉木刻運動使得寫實風格的木刻在中國蓬勃發展,但是他不止局限於寫實風格。他懂得尊重藝術規律,懂得欣賞西方結構主義、表現主義、抽象主義的藝術價值。魯迅在托陶元慶為《墳》設計封麵時的設計要求是:“可否給我作一個書麵?我的意見是隻要和《墳》的意義絕無關係的裝飾就好。”在魯迅的指導下,陶元慶放棄經常使用的寫實版畫風格,用簡單幾何形體詮釋主題場景,反而更加突出了悲涼、沉鬱的氣氛。當時有不少青年追隨魯迅,在他的帶動和培養下,陶元慶、錢君匋、司徒喬、陳之佛、王青士、孫福熙等成為優秀的書籍裝幀設計家,之後又有池寧、沈振璜、鄭川穀、莫誌恒也曾得到過魯迅的親自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