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關事發後的第三天!秦國王都,彙安城!
王都永遠是一個王國最繁華的地方,秦國也不例外!王宮則是王都最為氣派的地方,現在王宮的偏殿,養生殿中,秦王,宇文太師,軍部大臣,以及幾個內庭閣老齊聚一堂!在座諸位每一個都是跺跺腳,秦國也得抖三抖的人物,現在齊聚一堂,顯然秦國的高層已經開始發覺到了些什麼!
“太師,還是你先說說當前的形勢吧?”秦王表情木然,言語之中透著深深的威嚴!王權在任何中央集權製的王國都是一座高不可攀之峰!軍威再強也不過是王權的一根支柱罷了!隻是這種支柱在混亂的年代最為顯眼!甚至,亂世之中,軍權可轉化為政權!但是軍不過立國之本,治國永遠離不開禮,儀,法,農!王權卻是治國永遠的主導!
“遵命,大王!”太師宇文及向秦王躬身行禮,在同在做諸位一抱拳,這才說道。“根據線報,齊國,陳國,梁國,魏國聯合十數獨立城市,欲發兵百萬攻我大秦!從形勢上來看,他們的進攻方向不過兩條,一是出魏國,過清河口進攻我威然城!另一條則是出齊國,進攻我米斯特城!”
宇文及的話音剛落,饒是在座諸位都是心誌堅定之輩,依然發出了不可思議的震驚!一時間,即使王權也無法完全鎮住形勢,堂上發出無數嗡嗡的討論聲!
秦王也不理會,眾人猛然記起大王在側,討論聲戛然而止!
“諸位有話可暢所欲言!”秦王對剛才在座諸位的失態也不追究,隻是淡淡的說道。
“大王!”內閣王閣老欠身說道!王閣老年逾九旬是秦國的四朝元老,甚至秦王見到他也得半躬其身,以示禮遇先賢。王閣老雖然年事已高,但是依然精神炯炯,說話也是中氣十足,“四國伐秦,非同小可!甚至牽一發而動全身。將大陸短暫的和平完全用戰爭掩蓋!所以我們必須在意三點,第一消息是否屬實,第二兩大帝國的態度,第三我們的盟友和敵人!”
“不錯,大王!”一旁的李閣老起身接口道。“四大王國同時用兵,怎麼可能如此杳無聲息?會不會是有人危言聳聽?米斯特城的巴德曾多次上書,要求增兵邊關,但是大王一直留中不發!會不會是他故意誇大其詞?”
“消息的來源大家就不要懷疑了!”秦王冷冷的說道。“我讓大家商議的是對策!”
“大王!”軍部大臣司徒非文朗聲說道。“四大王國身居出雲耀日兩大帝國身側,不敢長期作戰!我認為現在增派人手去邊關三城。三城不破,帝國之兵定然糧草不濟,不敢深入!禦敵於國門之外才是上策。隻要我們堅持一兩個月,兩大帝國必定有所動作,四國隻有倉促退兵,到時候我們陳氏掩殺,定能有所斬獲!”
“司徒大人言之有理!”另一個閣老,成閣老起身複議!“隻要邊關三城不失,我大秦萬裏河山可保平安!”
“大王,不可!”宇文起身反駁道。“敵人百萬之師,有備而來!怎麼會連這點基本事情都看不到?禍起於外,傷於內!邊關三城雖有密茨老將軍總領,但難免沒有宵小混入!和平時期自然不顯,一旦戰事爆發,必定會有小人趁勢而起!我大秦王國,國富民強,但是兵不過二十餘萬,即使全部支援南線,分守三城也不過一城六七萬上下,別人百萬之師,雖有誇張之嫌,但是六七十萬總還是有的。敵人隻需三十萬大軍強行突破一城,南線以點帶麵的防線應聲而潰!到時候,敵人揮軍掩殺,我秦國再無回天之力!”
“哦!”秦王正色道。“那太師有何高見?”
“敵人,傾國之力來犯,必定不是為了邊關那戰火久燒的不毛之地!”宇文及接著說道。“我想,無論敵人的進攻方向如何,最終目標都是我們的政治中心,彙安城!與其在邊關窮耗兵力,不如聚全國之力於彙安,在城上與敵國一決雌雄!敵人雖然來勢洶洶,但是卻不得不堤防兩大帝國的入侵!不敢久戰,我們隻要堅守月餘,敵人定然不攻而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