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法網,情網(1)(2 / 3)

“行啊,看看真理是不是在少數人手裏。”袁亮道。

兩人說著,下樓吃了飯,整裝待發的時候,李逸風又硬擠到車上,要和所長一路了,還巴結著趕緊給點煙。餘罪被這貨的厚臉皮又給逗笑了。

全城的聯動從今天拉開了帷幕,滬城七八個重點區域,從分局到派出所,協查的通報直發到責任片區的民警手裏,人手一份,開始對轄區進行拉網式排查。重點排查的是汽修和零部件銷售行業,上千萬人口的市區,一下子把排查對象縮到極致,即便是看似信心很足的袁亮也捏了一把汗。

九時整,民警在某區的一家汽修排查時發現了一個可疑人員,排查中那家夥扔下扳手就跑,民警蒙頭蒙腦就去追了,追了兩條街才摁住了,帶回所裏一審,一對比指模和相貌,居然也是個負案在逃人員。袁亮帶隊奔赴派出所時,結果已經出來了,不是武小磊,而是個網上通緝的盜竊嫌疑人。

一家家汽修廠走過,即便是目標縮到了極致,仍然如同大海撈針,滬城本地就有汽車產業從業人員十幾萬,大大小小汽修廠更是處處林立,一個區要查的地點就有數十個之多。這些低端行業本地從業人員本來就少,要查幾乎就是把全廠的人員整個梳理一遍,進展在袁亮看來實在太慢了。

當然,袁亮沒忘了餘罪的判斷,他提醒著非法運營車輛一事,這個也需要排查,卻不料這話給當地民警說時,那民警在車上隨便一指一個居民區的路口道:

“袁隊,什麼車都可能查,這黑車沒法查啊……您看那一路街邊基本都是,有專門靠這個掙錢的,有拚個車掙個油錢的,還有沒事開著私家車出來拉活的,怎麼查?有些路段黑車比正規出租車都多。”

袁亮閉嘴了,餘罪那排查的辦法,他肯定不敢說出來。

十一時整,又有一個消息冒出來了,某區查到了一個可疑人員,是嶽西籍,袁亮又奔赴派出所仔細辨認,不是,是個刑滿釋放人員。

半個小時後,又有一個消息出來,在某區分局同樣抓到一個可疑人員,經辨認也不是。但意外的是,居然也是一個負案人員。

袁亮奇了,問著當地民警,怎麼可能有這麼多潛藏負罪人員。當地民警已經習以為常了,直說這一個市差不多相當你們全省人口,派出所民警查身份證、地鐵巡邏警每年逮住全國各地的在逃人員都不在少數。

於是袁亮更奇了,在排查這麼嚴的城市裏,鬧市區經常有實彈巡邏,地鐵、機場、公交上身份證查得也很勤,這種地方難道武小磊都能待上幾年而一點疏忽都沒有過?

或許餘罪的思路很對,他這樣斟酌著,武小磊應該已經有了相對穩定和安全的生存方式。市中心周邊的幾區應該不是他經常出沒的場所,可如果在郊區,那可就意味著網得拉得更大了。

三天過去了,五十多個派出所助力排查,袁亮更是疲於奔命。可嫌疑人抓了不少,就是沒網到武小磊。

這樣的境況能讓人多發愁,不身處其間是無法體會的,最起碼幾位隊員就看到了,隊長老大的個子,吃飯隻喝了半碗湯,身上的汗是幹了又濕,濕了又幹,衣服上結了一圈又一圈的白色汗漬,每每有電話來,隊長總是神經質地掏出來問一句:“在哪兒?”

在哪兒?這個詞在他嘴裏重複了兩天。這兩天因為路遠,他連住的地方都沒回去,餓極了就找路邊的攤檔,累極了車裏輪流睡覺,愣是把滬城跑了個遍,連司機開車都輕車熟路了。

第四天黃昏,幾人坐在路邊提前吃著晚飯,吃了一半,袁亮又放下碗了,艱難地動著舌頭,上麵生了好大一個口瘡,隨行的隊員關切地問著:“袁隊,多吃幾顆雙黃連,我這兒有西瓜霜,用不用?”

“算了,這毛病隻有確切消息能治,藥不管用。”袁亮苦笑著道,叫了一碗湯。

隊員們笑了笑,笑裏有點苦澀的滋味,有的人是第一次追逃,可沒想到能這麼苦,可即便再苦也咬著牙不吭聲,大家都這樣,熬著吧。

“隊長,這樣查不是個事啊,滬城太大了,三天各區都沒過完,現在地方民警都對咱們不搭不理了,嫌咱們麻煩。”

“理解理解吧,他們的警務比咱們還要忙,一個所管轄的人口,比咱一個縣還多。”

“可這是殺人逃犯啊,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這兒每年的案子有多少你回頭查查,現行的殺人案都未必有轟動效應,別說十幾年前的舊案了。”

隊員們輕聲討論著,袁亮吞了幾顆藥,接著說:“目前隻能從這往下查了,我覺得市技偵給的結果還是有準信的,而且和餘罪的分析基本吻合。”

“對了,餘罪那撥鄉警,可也出去三天了,怎麼沒見他們有消息?”有位隊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