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引蛇出洞(7)(1 / 3)

一個多月的時間,案情幾經波折又峰回路轉,跟著艾小楠的線索追到長安,又從長安追回這裏。一個叫“王磊”的身份證,戶籍屬於此地,徹查之後,和武小磊相貌特征吻合,再往下查,卻意外地把派出所牽涉進來了,前所長和戶籍民警被隔離審查,案由是違規辦理戶籍遷移手續。

“袁隊,這裏就是大橋派出所……當年這裏是小商品市場,來自全國各地的商戶,光流動人口就有幾十萬。”

同行的刑偵支隊長王濤指著成片的樓宇道,這裏已經是物是人非,不但修了高樓,而且地鐵也開始破土動工了,空氣中彌漫著粉塵的味道,讓人窒息。

王支隊的態度不怎麼好,袁亮感覺出來了。古寨的一紙協查,把兩位同行拘起來了,要真查實是武小磊,那這兩位恐怕不用退休,得直接開除了。

隊員照了幾張現場照片,又陪同進了派出所,把原始的記錄影印了一份。再上車時,王支隊邀著在前麵帶路。今天是走的日子,他要盡盡地主之誼。

王支隊把兩人帶到了一間不大不小的飯店,幾碗燴麵、兩三個熱菜。飯雖簡單,不過風味卻足,吃飽喝足,兩地警方分手,車上袁亮斟酌了好久,才把電話打回了古寨縣,是打給顧局長,就一句話:

“可以確認,就是武小磊!”

這句話意味著,受害人家屬艾小楠,從現在開始,在此案有重大嫌疑。他知道自己做得沒錯,一點錯也沒有,可依然像看到兩位同行被帶走隔離一樣,心裏是那麼堵。

第二組,是縣刑警隊的技偵員楊寧帶的隊。錢款的流向和電話的歸屬不同,而且屬於不同身份的人,他的主要任務就是在各個城市來回奔忙,提取銀行監控記錄。盡管因為時間過長已經散失了一部分,可隨著調查的深入,還是找到了足夠多的線索。

王磊算一個,還有其他不下十個化名,都有銀行卡記錄。在比對提取到的嫌疑人監控時,不出意外都沒有提取到完整的麵部,而且取錢全部在半夜時分,嫌疑人戴著大口罩,穿著雨衣,不過從體型和身高上可以初步判斷,很明顯是同一個人。

因為ATM機取款有限額,這位嫌疑人化整為零,用這種笨拙卻簡練的手段悄無聲息地提走了現金,在銀行所存的有限數據內,捕捉到了他數次取款的場景。最近的一次彙款,離偵查員查詢不到兩個月。

這個調查結果仍然隻有一個——艾小楠,十八年前被害人的妻子,有重大窩藏嫌疑。

“一個被害人的妻子,窩藏殺他丈夫的凶手,說不通啊。”

顧尚濤局長盯著一摞從各地提取到的證據,證據證明的東西,卻缺乏邏輯了。這幾日封隊,他親自操盤了,所有消息都限製在一個院子裏,三餐由民警自己做,他都三天沒出門了,就盼著這個懸了十幾年的案子重見天日。

分管刑偵的副局長趙少龍以前任過刑警隊長,不過他在任的時候沒觸這道高壓電。顧局眼光投向他時,他尷尬地笑笑道:“我……我對這個案子不太清楚。”

“那你能想通嗎?”顧局好奇地問。

“說實話,還真想不通。”趙少龍副局搖搖頭。

“我也想不通,可邪了,線索就出在這裏。將來這事就形成案卷,我估計都沒人能想通。”顧尚濤道,做著好驚訝的手勢。

“那顧局,接下來怎麼辦?”趙少龍問道。

“刑事傳喚……注意方式方法,到各所抽調幾位女警去,你來辦。”顧尚濤道。

趙副局心裏咯噔了一下,不過他可沒有拒絕的權力。

隨著前方的深入調查,古寨縣這口波瀾不驚的老井,快被攪得沉渣泛起了……

滬城市,開往機場方向的地鐵裏,並排坐著一無所獲的四位鄉警。在分配任務的時候,餘罪選了最難的通信顯示地點。在通往艾小楠家裏的數個電話中,該手機號已經停機,而固定號碼卻是街頭電話,這一查起來,就隻能繞著周邊幾市兜起圈子來了。

時過境遷十八年,改變的東西太多了,那使用過的假戶口在安徽生活過幾年後消失了,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恐怕嫌疑人也在逐漸接受新知識,以改進自己的藏匿方式。比如用假身份出麵,再辦一個或者幾個假中套假的身份,甚至可以直接從黑市購買一個能夠在警務網查到履曆的身份,雖然經不起推敲,可躲過排查一點問題都沒有。最低限度可以讓他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在陌生的地方而不被懷疑。

案子越向縱深發展越顯得艱難,縣大隊的警力一半都出來了,就查這一個案子。據說都挖到了他在安徽的生活地,照片辨認無誤,技偵員們根據一點一滴的信息,在慢慢地還原著他的真實麵貌。

長安、中州、安徽都反饋線索來了,不過查證之下,都是他曾經生活過的地方。現在看來,就連李逸風也覺得餘罪選的地方才是武小磊目前最可能在的地方。他幾次想和餘罪聊聊,不過看餘罪沉思的表情,他都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