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引蛇出洞(5)(2 / 3)

亂中且看

謠言隻需要一粒種子,一旦有適合它生長的溫床,想控製它的滋長速度也難。

次日上午八時,古寨縣委、縣政府召開緊急會議,商討應對之策。好事者把質問的聲音貼滿了縣政府的網站,與會人員紛紛慷慨陳詞,要求把肇事者繩之以法。

縣公安局向縣委作了二次彙報,此事已由市網警大隊正式立案追查雲雲。

上午九時,李惠蘭家屬數人到公安局打探親戚下落,顧局長親自接待的。奇怪了,這些當事人的家屬在局長辦出來後,一言不發,反而平靜地走了。

無話可說啊,正式的詢問調查,而且公安局負全責。

十時左右,數位網編和實體媒介的小記在這個陌生縣城的街頭開始隨機采訪,都期待在事發現場找到爆炸性內容。可意外的是外麵吵翻天了,事發地卻平靜得波瀾不驚,他們把周邊的服裝店、水果攤、鞋店以及打掃大街的環衛工都挖遍了,居然少有人知道這事。

壞了,這可要空跑一趟了,很多小記者已經敏感地判斷到這事可能是居心叵測的謠言了。

不過,還有補救的辦法,他們極力開動腦筋,迅速炮製出了一份這樣的新聞:《事主下落不明,市民齊齊緘口》,配圖是幾張店門口泊著警車的照片。這個潛台詞很明確的新聞,又惹起了一片嘩然。

這天午時,餘罪和袁亮聯合詢問,再一次和夫妻倆陳明實情,期待能溫和地解決這件懸了十八年的案子。以常理判斷,這樣時過境遷,而且受害家屬得到心理撫慰的案子,量刑肯定會在可接受的程度,不過任憑兩人磨破了嘴巴,兩位老人依然不為所動。

親情和法理對撞,本身就不會有兩全的可能。他們這樣做似乎是徒勞的,唯一的效果隻會消磨對嫌疑人家屬所剩不多的同情。

這條路子在屢戰屢敗後,終於放棄了。

可外麵的窟窿已經捅得足夠大了,袁亮一直擔心市裏出了婁子,而且李逸風一直未歸,他有點擔心是李逸風在胡來,真要被內部人揪住,那麻煩可不是一點半點。

在五原,對於網絡傳謠的始發點追蹤兩日,已經接近目標了。

這其中著實費了一番周折,第一晚定位是在西郊,等查實時才發現是被電腦高手控製的“肉雞”在瘋狂發送郵件,重新追蹤IP,又追到區政府,發現這裏的微機房一台服務器居然被遠程控製了,查到這兒就全部中斷了。

網警支隊借此判斷這是內行所為,畢竟能達到黑客水平的民間高手不算很多,五原在冊備案的不過十數人而已,於是支隊開始傳喚這些人。可也奇怪了,這些人有一多半齊齊消失,根本不在五原。更奇怪的是,已經到風頭浪尖了,還有一個IP地址在瘋狂地發帖。

網警解析了地址、分析了網頁,最終確定,位於勝利橋附近的這個居民點就是源頭。根據網絡標記,最早的帖子就是從這兒發出的。

下午十六時,兩輛警車、十二名網警,包圍了勝利橋左近這個居民點,當破門而入的警察湧上樓時,那爺們還在光著膀子,叼著煙,揮汗如雨地發著帖子。網警們不容分說,銬上便走,經現場留下的微機分析,確認無誤。

很快,網警支隊正式對外發言,轟傳全市、波及全國的“城管打傷老年夫妻”造謠者張某某被正式拘捕,據他交代,是因為多年遭受不公正待遇,從而轉向炮製謠言,報複社會。

很快又有新的深度報道出現了,據說這位造謠者陷入小夥伴的一起凶殺案,而被警察不時傳喚詢問,時間長達十八年,而凶殺案的嫌疑人,正是“城管打人”故事的主角的兒子,造謠者試圖通過這種手段,保護嫌疑人家屬,阻撓警方的正式調查。

曲折離奇的故事反映出了一個事實:兩位老人的兒子是殺人犯!

有這麼一個事實就夠了,作為旁觀和看客的網民開始慢慢失聲了,開始有人覺得把同情放錯地方了,開始有人漫罵和攻擊這對養兒不教的老人了,甚至也開始有人對這個造謠者豎大拇指了……

造謠者姓張,名素文,古寨縣人氏。

“哥,抓走了……剛走,四點十九分……”

兩輛警車呼嘯而走,李逸風下意識地往座位後靠了靠,有點緊張。

今天才發現誰玩得更大、誰玩得更好。他這個當跑腿的都玩得心驚肉跳,渾身像高潮了似的抽搐,真想象不到,都這份上了,所長還能這麼淡定,隻撂了一句:知道了。

他看了看車窗外,人跡不多的老城區,路邊垃圾堆上還有幾處黑跡,那晚就是在這兒燒了光盤,揍了張素文一頓,誰可想轉眼間,張素文又被所長拉去頂缸了。

他想得有點毛骨悚然,不自然地挪挪身子,旁邊的那位關切地問著:“怎麼了,小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