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視角

昨晚大概十點半左右,接到死黨一微信:“在哪呢,忙著不?”

當時我以為他又要來虐狗了,於是回了句:“怎麼的,不是和嫂子打得火熱嗎,怎有空來虐狗了?還是不是好哥們了?”然後加了一個“再見”的表情。

沒想到他回了句:“別說了,剛才我們還正逛著街呢,下一秒她就生氣回家去了。”

情商不夠高的我還以為他可能禮物選的不好,就問道:“難道是你的禮物太寒酸了?今天可是七夕啊。”

哥們過了好一陣才吞吞吐吐回複道:“不是,她生氣走的時候,甩了一句話給我——既然你和手機那麼好,那你就玩你的手機吧,我回去了。”

接著他又抱怨道:“你也是知道的,我學的是新聞專業,自己也弄了一自媒體公眾號,要時刻關注最新熱點什麼的,所以會經常刷各種新聞網站,這也沒什麼吧?我又不是和女孩子聊天什麼的,和她在一起都兩年多了,她竟然還不理解我。”

一時間我不知道如何回複他好,於是就說:“出去打打桌球,我把他們都叫上,給你出出主意,或許你玩的太頻繁了吧,建議你好好道歉去。”

於是,昨天,七夕的夜晚裏,我和他還有幾個死黨硬是打了一晚上的桌球。期間我們也給他出了一些主意怎麼討好他女朋友,但討論了一晚,我們還是一致認為他做的欠妥當,應該親自低頭去道歉,把女友晾在一邊頻繁刷手機,這都什麼人啊這是?

有女友的都這樣,那把我們這群單身汪當什麼了,還抱怨她女友不理解他,換我們也理解不了啊!

不可否認的是,手機,這個曾是無比遙遠的黑色磚塊,它曾被人當作奢侈品的身份象征,但如今,它早已成為比手表更為普通的東西。而在它突破了傳統的接聽和短信的功能後,手機成了老板招之即來的呼叫器,成了各色段子的中轉站,成了鍛煉拇指的健身器,成了遊戲機,成了數碼相機,成了掌上電腦……在我們的生活中,手機幾乎無所不能,並且無法擺脫。

朋友聚會,有時候話還沒談幾句,倒是一個個地都低頭刷手機刷微信刷各種新聞去了,然後回家發條朋友圈配上幾張圖片——今天和朋友聚會,聊得挺開心的,期待下次再聚,然後巴拉巴拉下麵一堆點讚和評論的,但其實你們並沒有真心聊過幾句。

和家人聊天,你也可能習慣性刷著手機,親人的話你可能都沒聽幾句,倒和網絡上那些各種好友聊得火熱,甚至在餐桌上吃飯時,你也害怕自己錯過了網絡世界上的各種訊息,然後一邊扒飯一邊刷手機。

甚至就連和最親密的另一半在一起的時候,你也可能會忍不住去把玩你的手機,生怕錯過了些什麼;更奇葩的是我還親耳聽別人說過,我願意當他女朋友就是為了偶爾拍幾張情侶照,充實一下我的朋友圈,看別人曬個種幸福自己心裏也癢癢的,但我也不知道到底喜不喜歡他,就湊合著吧,反正又不是結婚,怕什麼。

習慣性玩手機的你,寧願和那些遙不可及的網絡好友侃上一天也不願意把朋友叫出來好好敘敘舊;寧願看著手機網絡的各種新聞各種段子也懶得和家人好好吃上一頓飯;寧願刷著各種養生健體、美容護膚的文章鏈接也不願意到外麵好好跑上幾圈步、叫幾個朋友去打一場酣暢淋漓的球……

你習慣性玩著手機,不亦樂乎。於是,慢慢地你發現自己其實沒有幾個能交心的朋友,你發現和親人的關係變得越來越陌生,你甚至發現另一半更多的也隻是打發無聊的工具,ta或許沒那麼重要,但ta又是不可或缺的,不然沒人和你聊天了啊,那可真的就是災難了!

就像我那位哥們,現在他還和他的女朋友鬧著別扭,不肯去低頭道歉。他埋怨他女朋友不理解他,因為他是學新聞專業的,所以就要時時刻刻刷著手機關注各種新聞動態,所以他女朋友就要理解他。但其實呢?這或許就是他的一個借口罷了,他習慣性地刷著手機刷著各種新聞動態,但我真的沒看到他自己寫了多少篇文章,他自己的個人公眾號裏大多也是轉載別人的。

其實更多的時候,你刷的是無聊,你刷的是寂寞,你刷的是空虛罷了。但你有時間去刷無聊、去刷寂寞、去刷空虛,卻沒時間好好去經營你現實生活中的朋友關係,沒時間安心坐下來和家人好好嘮嘮嗑,沒時間陪你最親密的那個ta。

不要因為你習慣性、下意識刷手機的行為而傷害了你最親密的那些好友、親人和愛人。或許你是無意識的,或許你真的對手機產生了依賴,但這都不是你辯解的理由。

如果你認為這沒什麼,甚至認為別人應該體諒你,那麼當別人認為你是因為不夠重視ta而對你說了句“那你玩好好手機吧”。然後甩下你一個人走了的時候,你也應該好聲好氣回一句“好的”。

這樣,你真的就可以好好玩你的手機了,沒人會再說你的。真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