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黃巢起義】(1 / 3)

強大的唐王朝從安史之亂後就一直在走下坡路,話說到了僖宗皇帝李瞏這一代,在其父荒淫無道的努力下,本來就虛弱的唐王朝更加不可收拾。於乾符元年(公元874年)爆發了一場農民起義。農民起義曆代曆朝都有。即便是在太平盛世也不可避免。在很小的時候,筆者聽到農民起義,立刻會覺得這是正義的戰爭,這有賴於早年所受到的熏陶。好比那個砸日係車的河南青年。肯定覺得自己雖然犯法了,但這是自己愛國的表現。正義是什麼,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定義。似乎隻要是農民起義都是正義的,都是有助於進步的。筆者弄不清楚依據是什麼,如果將曆代王朝比喻成連綿的山峰,唐朝就是主峰,此時的唐朝處於半山坡的水平。農民起義更多時候是把這個王朝從半山坡推到了穀底,再有一些偉大的所謂英雄推向另一個高峰。如果說由封建專製社會經由農民起義而走入更加民主,更加有助於人道的社會體製下,可以說是正義的,進步的。如果隻是換湯不換藥的朝代更替,實在難說什麼正義,進步。農民起義是為生存所迫,而軍事鬥爭從來隻是利益、權利的爭奪,筆者覺得無所謂正義非正義。死了誰都改變不了最終的結局。這一次的起義有點特別,特別之處在於領導這場農民起義的人是個很有本事的有產階級分子----黃巢。非常耐人尋味的是,曆代的農民起義真正由農民領導的並不多,朱元璋算是最純粹的無產階級分子。農民加入起義,原因不外乎,生存所迫或被強製編入,這是尋常人的動機。求得功名富貴,這是有本事的人的動機。黃巢可以說是一個破壞本事一流而建設本事歸於不入流的人。

因為在他的事跡裏真找不到一件是有關於建設的功績。全是報複性的破壞。大唐王朝在他強有力的破壞後被他叛變的部下朱溫劃上了句號。黃巢領導了農民起義,但他卻不是農民。他父親是販私鹽的,他也是販私鹽的,曆史上有很多造反的首領都是販私鹽的!隋末的程咬金,元末的張士誠。曾打敗過黃巢後來做了吳越王的錢鏐早年也是販私鹽的。這個錢鏐後麵會說到,他以及他的子孫對後世的影響是很大的,除了他的成名之路很精彩,還有就是他手上有一塊丹書鐵券。這玩意,看曆史劇的時候經常會出現。比如水滸傳中的小旋風柴榮,手上就有一塊。宋、明、清頒發的鐵券都是以此為樣本的。黃巢有兩首非常出名的詩,兩首詩都體現了作者的抱負,甚或於極端的個人抱負,《不第後賦菊》中有一句“滿城盡帶黃金甲”。幾年後他確實帶著部隊打到唐都長安,一雪當年落地之恥,隻是時間不長。而關於黃巢的傳說那是相當多的!單說這首《不第後賦菊》從題目中我們可以看出是沒考上,很鬱悶。當時黃巢已經三十歲了,據說他十八歲開始進京趕考,考了幾次沒考中。而黃巢不是一個甘於平庸的人,想來黃巢會無數次的自問,我這麼有才的人,竟然屢次不中。卻有那麼多的庸才進去了。確實,科舉錄取的可以肯定不全是有才之士,但是很懷疑黃巢又有什麼才能呢,透過他留下的兩首詩和後來打算打到長安發布的檄文,對一個還不明一文的人而言,語氣實在是夠狂,這樣的口氣寫出的文章,很好奇如何能夠受到那些飽讀聖賢書的老學究的待見。好在黃巢的心性未必豁達,計劃卻從不死板。既然考不中,我不考了。總有一天我會讓你們所有人後悔的。在這裏,筆者很好奇,其實曆代的科舉考試都是非常之嚴格的,就算走門路,以黃巢的家庭條件,也不是多大難事。有人說沒錄取黃巢是考官最大的失誤,其實即使黃巢考上了,以他黑白兩道的背景後期就不會擁兵自重?

無論怎樣,都跳不開曆史的大結局,最多就是換了段插曲。關於黃巢的傳說很多,比如八月十五掛燈籠,據說是一個城池久攻不下,黃巢化妝進入城中勘察形勢,走漏了風聲。被官府緝拿,黃巢躲到一個老婦人家的大缸下,老婦人知道他是黃巢,但並未舉報。並且告訴黃巢從城牆的破洞裏逃走,黃巢讓她在家裏掛上燈籠,免遭災禍。老婦人就讓鄰居也掛上了。這事真假不辨,但多半不可能是黃巢。偵察這種事還無需自己親自動手。還有門頭插艾草的習俗據說也是和他相關。據說他手下的一個將領見一年輕婦人在逃難時懷裏抱著一個大的孩子而手上卻牽著一個小的走。便問緣由,婦人解釋說大的嫂子家的,小的是自己的孩子。將領大受感動就讓她在門頭插上艾草,就不會有兵去犯難了。不論是插艾草還是掛燈籠都隻不過是小恩小義,人的生死隻是由某些領導的偶然關懷而存在,實在不是件幸事。更不值得感恩戴德!黃巢為什麼造反?理由實在多,他家是販私鹽的,販私鹽的在古代都是死罪。這說明他本身就不是善茬,道上混的。第一條不怕死,總是考不上,對朝廷不滿,而黃巢不是一個安於現狀的人。不但不是,他還用很多極端的事跡證明自己了自己極端的性格。其實文人而入武職的,處事極端的真的很多,遠的不說,即如曾剃頭、左屠夫!殺人無數。曾國藩還寫了副對聯“不為聖賢,便為**”。後來他即當了聖賢,也做了**!不過筆者更喜歡彭公的一副對聯“烈士肝腸名士膽,殺人手段救人心”。立意相似,而心境相差甚遠。即便是在太平盛世,對朝廷不滿的人也多了去了。想造反不是有心就夠的,還得有條件,黃巢有這個條件,應該可以想到他家是販私鹽的,販私鹽從來不是單打獨鬥的行業,一個私鹽販子牽出來的都是一串的利益鏈。和他家有來往的人也多有所謂的豪傑之士。一般的人幹不來這個。有錢有人有心,還得有勢,形勢,曆代造反的很多,成功的實在是少,農民起義而成功的更少,在這之前就有過兩場比較大的起義,浙東的“裘浦起義”和駐邊將領龐勳領導的起義,聲勢都很大,但都被鎮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