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龍村原本是位於廣東省七星鎮的幾座青山深處的一個貧寒小山村。
在穿山隧道建成之前,村子的狀態幾乎可謂是與世隔絕,正猶如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中的鄉村一般寧靜。村子四麵環山,因此耕作自然很少。村中的半數百姓多以編織手工品和采集山貨為業,其餘的人則多數流入以深圳和東莞為主的城市工廠來追尋更為優質的生活。
如今重新整理案件,它的發生時間正是在隧道建成不久之後。每當和李思源聊起這個陰暗,詭異的案件時,我的思緒都會莫名陷入幽暗的虛空之中,回過神來,才發覺胸口仿佛遭受了擠壓,呼吸不暢起來。這或許也是妖怪法力的遺作吧?
言歸正傳。
傳說,
光緒七年
廣東提督接到密令,派遣一支綠旗軍入山剿殺散逃的地方勢力。入山後,將士們屢遭敵方暗算,節節敗退,不出幾日,部隊所剩人數便已不到原來人數的一半了。總兵頭指揮部隊向腹地挺兵撤退,殺出地方勢力的包圍圈。不料,隊伍之中出了奸細,一路上處處留痕,敵軍再次將綠旗軍大大挫敗。終於,兵頭中箭身亡,僥幸殘存的士兵在山林間四散而逃,得以苟活。
光緒八年
群山之間陰風四起,天空如潑墨的卷紙般漆黑一片。麵對著地動山搖,譚龍村的村民一齊眺望那遠處如朝陽般的火球破土而出。旱魃?否焉。那妖物猶如褪毛扒皮的猴子般枯瘦,眼角上挑,醜陋的麵目頗有日本般若的神韻,長而尖銳的獠牙泛著土黃色。據說,其所到之處,無不燃起無明之火,燃毀村莊。
在危難關頭,一位盤發的壯士挺身而出——他正是當年僥幸存活下來的士兵之一。用佩刀與妖物一番惡鬥後,壯士身負重傷,但其舍生取義的精神感動了天君。霎時間,雷聲大作,傾盆大雨劈裏啪啦地擊打著皸裂的大地,山林響起了淅瀝的絕唱。
雨停,村人不見妖物的蹤跡。有人說是龍卷著它上了雲霄,亦有人說是龍浴水而出吞了妖怪。最後,不知何人察覺到村北的山腳下多了一口蓋了石蓋的井。裏麵一定壓著妖物吧?這麼想著,百姓們便連忙建廟供奉——為的是不讓妖物再出來作祟害人。
1996年
市級領導審查譚龍村時,發現位於村北的一座名曰“火神廟”的黃色廟宇,就為其貼上了迷信鬼神,封建殘餘的標簽,以示警告。自此,廟宇便再無人修繕。隨著日曬雨淋,它的木門斑駁,瓦頂漏洞百出,支離破碎的地板間紛紛冒出了當地村民也未必能稱的出名字的野草。
下山的老人們見廟宇,都不免搖頭歎息道:“廟不保,妖放跑。不是個好兆頭啊!”
2006年
穿山隧道正式通車,譚龍度假村也已基本建設完備。
隨著火神廟的拆除工程的開展,案件也拉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