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開的時候,薛母說:“薇薇,明天有時間嗎?要不要來家裏麵玩啊?”
“好啊,謝謝伯母,我明天一定到啊!”衛薇的心裏麵得意起來。
薛母到了家裏麵,看著自己的兒子,淡淡地開了口:“薛存,你明天讓楚惜知來家裏麵一趟,一起吃個飯吧,不能你談了這麼長時間的女朋友,還準備要結婚的女人,我還沒有見過吧。”
薛存覺得這是讓楚惜知贏得自己長輩好感的好時機,就給楚惜知打了電話:“惜惜,你明天有時間嗎?”
楚惜知想了想:“我明天沒有什麼事情,你是找我有什麼安排嗎?”
“嗯,你明天來我家裏麵一趟,一起和我家人吃個飯吧,他們想要見見你。”薛存盡量讓自己的語氣不那麼鄭重。
呆愣在電話那邊的楚惜知,沉默了很久,才說道:“好啊。”
掛了電話,楚惜知才迷了過來,這就要見家長了嗎?
是啊。
見了家長,婚事是不是就要提上日程了嗎?
是啊。
但是,婚姻就像是一個圍城,自己的爸爸、媽媽就是一個自己眼前的婚姻裏麵的例子啊。
一入圍城,便不可出。就像楚惜知曾經看過的一本書一樣,這本書的作者是有一個非常有名的作家,書裏旁征博引,氣勢開闔間又不失灑脫風趣,妙語連珠直指生活痛處,著實讓少不更事的她有些摸不著頭腦。
但是的楚惜知,還是懵懵懂懂的,第一遍囫圇吞棗樣的讀了個大概,隻知道書裏麵是以民國為背景,描述了留學歸來的男男主,在這個動蕩的國家中求以自安,在崩壞的家族中屢屢衝突,在事業情感中難以自已。
那個男主角讓楚惜知感覺非常的壓抑,因為他無論是在愛情裏麵,還是在婚姻裏麵,亦或者是在友情裏麵,都在一條有的人拚命的想要出去,有的人拚命的想要進來的航線上搖擺。而這不正像是婚姻嗎?自己選擇就是那個想要進去又不敢進去的人。
書中的男主角處在一個又一個的矛盾之中,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似乎是在生活中見過的典型。 那時候楚惜知常常在萬籟俱寂的時候翻開這本書,她的目光蠶食書頁時,帶給我一些會意的微笑。
直到這本書到了即將結尾的時候,也並沒有刻意地引申出經世哲學,隻是忠實地描寫他們的生活。像照鏡子一樣,楚惜知很自然就能找到自己的某個側麵。
比如這些:從男主角愛著女主角卻難以與女配角決斷看見善良似的懦弱;從女三角故作柔弱地依靠中看見女人樣的小聰明;從女主角追求曲折浪漫的愛情看見青春幻想;從男二角先敵後友也全力幫助看見男人的義氣……
書裏麵的時空常常與現實交錯,使得楚惜知把自己隱藏的一麵赤裸裸地剝離出來,似乎有人跟你說:是的,大家都一樣。
直至現在,這本書結尾的那古舊的掛鍾發出的聲音,還在楚惜知的腦海中久久盤亙。前途渺渺尚未可期,身後的金籠子已然破裂,婚姻的鳥兒百孔千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