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恩死了之後,宰相郭無為擁立劉繼恩的弟弟劉繼元為新皇帝,這個劉繼元和我們上麵說過得南漢劉洪熙比較類似,劉洪熙是把自己的親兄弟全部殺死了,而這個劉繼元卻把自己的叔叔之類的全部殺死了,隻有一個最小的叔叔因為裝瘋賣傻這才僥幸躲過一劫,所以這個劉繼元也是有名的殘暴,心眼小,有仇必報。
但是劉繼元這時候做這個皇帝其實並不算是一件好事,因為趙匡胤的大軍來了,之前劉繼恩被殺死,一種說法是郭無為指使候霸榮殺掉劉繼恩,然後他殺人滅口,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候霸榮聽說趙匡胤要來,於是就想拿著劉繼恩的人頭換個富貴。
最後一種說法,我覺得有點玄乎,如果這是真的,那麼我隻能說候霸榮還是不了解趙匡胤,要是候霸榮真的把劉繼恩的腦袋拿著給趙匡胤,估計候霸榮的結局也不會好到哪裏去。
在劉繼恩死的時候,宋軍還沒有到太原,但是劉繼元即位不久,宋軍就殺來了,這一次宋軍不僅僅是想著武力征討,還有招降政策。條件就是劉繼元獻國,然後冊封劉繼元為平盧節度使,至於宰相郭無為還能得到一個安國軍節度使的職位,這待遇不算低了。
但是劉繼元不願意,他覺得一個節度使,還是一個沒有實權的節度使,那裏有自己做個皇帝舒服,所以他不願意,但是郭無為心裏卻有點異動,他覺得自己現在死守河將來也難免被俘,還不如現在答應做個節度使呢,他覺得宋朝開出的這個條件十分的不錯。
後來北漢君臣再商量這件事的時候,郭無為就一心一意想著投降,甚至最後還說要自殺,劉繼元以為這家夥還真的是要自殺,急忙攔了下來:“你這是幹什麼呀!”
郭無為演技不錯:“咱們數萬人,根本不是宋軍的對手,還不如趕緊投降,還能保全小命,享受富貴。”
劉繼元聽了之後,很不滿意,對於郭無為的話並沒有任何回應,不久他派人把這件事告知契丹,耶律璟聽說之後急忙派大將前來救援,宋軍這一次來的並不是很多,主要目的就是到這裏看看情況,然後宣傳一下統一政策,所以他們看到契丹軍來了,急忙撤走。
公元969年,二月,趙匡胤決定親征河東,這一次北漢軍出來應戰的是劉繼業,他也是劉承鈞的養子,但是卻沒有任何的血緣關係,這個劉繼業就是大名鼎鼎的楊家將故事中的楊業,楊老令公。
這時候的楊業很明顯並不像傳說中的那麼厲害,他對上宋軍,但是因為北漢軍一部發生叛亂,投降了宋軍,結果楊業也不敢打了,不能說楊業做錯了,但是這件事在劉繼元那裏就是定義為了楊業無能,隨後剝奪了軍權。
宋軍一路毫無阻礙的到了太原城下,同年三月,趙匡胤親自到了太原城下,這個情景和當年柴榮圍攻有點類似。
但是太原城城高溝深,是有名的北方忠臣,城牆四周共四十餘裏,易守難攻,五代以來太原經曆的戰火實在是太多了,每一次戰後都要加固城防,所以太原城十分難破。
當年柴榮沒轍,現在的趙匡胤也是一樣,圍攻了兩個月,還是沒有拿下來,這一仗打到了五月,趙匡胤決定把汾河掘開,放水淹城,劉繼元在這裏充分的顯示了他力爭守城的決心和意誌。
帶著太原軍民去堵住汾水的入口,雖然還是有大量的水衝進了太原城,但是卻未能影響到守城工作。
宋軍的軍營因為在成為地勢也不是很高,所以也被淹了,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這時候的局麵不管怎麼說都是對北漢越來也不利,郭無為再次勸告劉繼元投降趙匡胤,但是劉繼元還是堅持抵抗,決不投降。
郭無為一看沒轍了,於是就準備自己溜出城去,自己找趙匡胤投降,但是他還沒出發,這件事就被劉繼元知道了,那這就沒的說了,直接砍了腦袋了事。
劉繼元之所以還是堅守,因為契丹的援軍馬上就要來了,就在宋軍放水後不久,契丹大軍洶湧而來,宋軍不知契丹底細,出於穩妥考慮,而且他們在這裏已經兩個多月了,還是沒有進展,於是決定撤軍。
宋軍撤走之後,城外留下了很多的補給品,這些都成了劉繼元的戰利品,對於北漢的財政也算是一個補貼,最起碼他劉繼元能夠過上幾天好日子了,嗬嗬。
這之後的劉繼元就開始在河東胡作非為,打跑了趙匡胤,趙匡胤也改變了策略,先把注意力放到了南麵沒有心思關注北麵了,河東算是取得了一段還算是安定的時期。
公元976年八月,趙匡胤再次派遣軍隊進攻北漢,這邊戰爭剛開始,趙匡胤就不明不白的死在了皇宮裏,這也算是一樁千古奇案了,而後他的弟弟趙光義繼位為新皇帝,這就是宋太宗。
趙光義一開始也沒有把心思放在北麵,而是還一直關注著南麵,在南麵基本上沒啥問題了,這才把注意力轉移到了北麵的北漢,所以趙光義繼位之後,立刻把派到北漢的軍隊調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