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間有一條看不見、但確確實實存在著的大通道,但並不是誰都可以上來的。把守南天門的二郎神楊戩負責著這條道上人與神仙之間的來往,同時,他也是大周朝鳳鳴山英才學院的一名特聘講師,現在,他正給一幫學子講道: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道德經》的作者老子坐在天上,笑看兩千年人間煙火、世事滄桑,用來驗證著他這句話的真實性。有著如此大智慧的人卻又說:‘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泊兮其未兆’,當人們麵對未知的領域摩拳擦掌、激流勇進時,他為什麼會陷入沉思呢?
“因為他看到的比我們更深刻、更久遠,他知道,不僅僅可以有兩隻眼睛看一明一暗,有兩隻耳朵聽一好一壞等諸如此類相反而又共同存在著的現實,還要在此基礎上學會用第三隻眼睛看到世界的深邃之處,所以,他感悟、他思考,他探求。
“因為我們通常認為比較周全的認知世界的方法,其實僅僅是從一個平麵的相反角度去觀察,是一種機械的認知觀,僅多也隻是辯證地去兼顧,卻永遠被世界的變化牽著鼻子走。要看到一個真實靈動地變化著的世界,就要在此基礎上學到一種感知滄桑、推演閱曆的能力,進而把一個個零碎的珍珠穿成一條掛在命運脖子上的項鏈,看到和把握世界背後的真實,明白真正的‘道’,這是謀求人生發展的必備智慧、成就事業的必需韜略。
“人生處處有問題,時時有抉擇,常常有得失。要能夠透過迷津見光明,通過現象看本質,就要學會用自己的第三隻慧眼看世界的能力,學會在同樣的見聞中感知到與別人不一樣的真實,立足現實而又不溺迷於現實,隨形勢而找其興衰規律,辨脈絡而尋其更替契機,感變化而知其禍福吉凶,觀反複而悟其因果善惡,定心性而識其遠利近弊,謀權勢而營造人事主動,容忍並畜養生克之全勢而成大局製衡之道。之後,才能善借成就光明,善積成就萬仞,善織巧構而成人事之功業,鑄就長治久安穩固之基石。
“道可道,非常道。要成就你們這種用第三隻眼睛看世界的能力,別人是無法教你的,書本上也是學不到的,隻有象老子那樣去感悟、去思考、去探求、去修煉。”就在這時,他的耳邊響起鈴聲,他馬上站起來,說道:
“好了,今天就講到這裏,英雄不問來處,功德事在人為。我要先去度一個人上天,你們且看他是如何修成正果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