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 朱放喜(2 / 2)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年全國汽車零部件訂貨會恰好就在天南省膠南縣召開。這膠南縣與朱放喜當時所在的平山縣距離並不是非常的遠,得到消息後,朱放喜租了兩輛汽車,帶了銷售科長,滿載著“紅旗紅牌”萬向節產品直奔膠南。

不過,到了會場之後,卻發現因為他們是沒有名氣的鄉鎮企業,根本就進不了場,就更別說是想要洽談業務打開銷路了。

這讓興致衝衝而來的銷售人員們很是氣餒,不過,朱放喜卻並沒有放棄,而是笑著說:“既然,我們進不了場,那麼,我們就在這場外擺地攤吧!”。

於是,他與供銷科長就把帶去的萬向節,用塑料布攤開,擺滿一地,一連3天。那些進進出出的財大氣粗的汽車客商,連眼也不斜一下。朱放喜想著如何吸引顧客就派出幾人到裏麵訂貨會上探個究竟。一打聽,原來買方與賣方正在價格上“咬”著,誰也不肯讓步。這時朱放喜就測算著:“假若自己的產品降價20%,也還有薄利。好!那我們降價。”說著就馬上要供銷員貼出降價廣告。這一下攤前顧客就蜂擁而至了,“紅旗紅牌”萬向節質量不比訂貨會上的差,而且還比許多廠家好,價格要比其他廠家低20%,一下就過來了不少訂貨單、要貨單。晚上,他們回旅社一統計,訂出210萬元。這一炮就打響了。

朱放喜深有體會說:市場競爭,就是價格、質量、成本競爭。因此,他以後就一直堅持這一原則,參與市場競爭。在原材料漲價時,別的廠都在提高價格,他就是堅持不提價,把原料漲價損失,用練內功、加強內部管理、降低消耗、提高工效來消化掉,堅持薄利多銷,從而使“紅旗紅牌”產品牢牢占領了國內外大部分市場,創出了“萬向節奇效”。朱放喜的目光沒有停留在這些成績上,他這時看得更遠,謀得更深了。

1983年3月,為了獲得自主創業、自主經營的權力,朱放喜以自家自留地裏價值2萬多元的苗木作抵押,承包了廠子。事實證明,朱放喜的眼光和氣魄沒有錯,承包的第一年就超額完成154萬元,以後的1984年、1985年,年年都超額完成。他吃過許多沒有自主權的苦,因而堅決主張在承包責任製中,隻要經營自主權,不拿獎金。到1993年止,朱放喜共放棄的承包獎金已達300餘萬元。

朱放喜認為一個企業要增強競爭力,必須靠人的積極性的充分發揮,按經濟規律辦事。將利益原則和效益原則相結合,這是調動職工積極性、創造性的關鍵所在。如何把利益和效益原則結合起來呢?他創立了一個“兩袋投入”的概念,就是抓職工的“腦袋投入”和“口袋投入”。不斷提高職工的科學文化素質,在廠內建立了一套激勵型的結構工資製,即按勞分配、按效分配、按資分配的構造式—— 按勞分配,就是按勞動量分配,這包括基本工資和補貼,占總收入25%左右,這是福利性質的,隻要按時上下班,就能得到這部分報酬。

按效分配,就是按勞動效益分配,即獎金。這部分是“大頭”,占總收入50%以上。是激勵型,全浮動的。有效勞動可給獎金,效益超高,獎金越高;無效勞動,就不給獎金;如果是有害勞動,不但不給獎金,而且還要受罰。按效分配合理地拉開了收入檔次,如1992年有的職工年收入可達15933元,最低的隻有668元。這種分配方法大大提高了職工勞動意識,極大地調動了每個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

按資分配,即按資金投入多少分配紅利。為了體現投資的合理、鼓勵職工長期為廠作貢獻,他允許合同工、固定工向廠裏投資,一年工齡投資1500元,平均工齡10年的,即可投資15000元,按分紅率20.07%計算,一個職工即可分得3000多元,這部分占總收入25%,一個工齡15年的職工年總收入平均可超過1萬元。這種分配形式,使職工更加關心集體利益,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朱放喜的鄉鎮企業越搞越大,成為了天南省鄉鎮企業的代表人物,在全國都是有著不小的名望的,因此,在秦揚說,朱家兄弟要來考察之後,眾人都有種莫有榮焉的感覺,是啊,這可是對岩城縣的一種肯定啊,這樣的事情,要是擺在兩年前,可是,眾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因此,眾人對於朱家兄弟想要來考察的激動程度,甚至超過了香港商人來考察,這就是一種精神上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