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當選村委副書記(1 / 3)

金秋十月,正是收獲的季節,東升也收獲了愛情。

當麥苗青青的時候,王家村的傍晚,鑼鼓敲起來了。雖說東升是外來戶,單門獨丁,論起來,沒有一家親的。可是,他人緣好啊,不管是姓高的,姓王的,還是姓程的,都來幫忙。

破屋也收拾幹淨了,掉土的牆用報紙糊了起來,又貼上了大紅喜字,破門破窗也用紅漆油了,屋裏幾件像樣的新家具是大隊出錢買得,他是烈士子女,理當大隊照顧。土炕鋪上了新席,幾床新棉被也是村裏好心人湊的,分外顯眼。

村長程樂龍親自操辦,反正都是外來戶,沒有客,說白了就娘倆,再說他窮,又沒錢,就不用買菜置辦酒席了,多買些喜糖分分就行了,爭取獨眼婆的意見,她很同意,婚禮從簡正是她的想法,要不,他窮的那樣,拉下饑荒過後還不是他們還。春蘭也同意,反正就那麼回事,她也認了。

村裏人也都認同,還是這樣好,樹立個好榜樣,都這樣做,對孩子多的人家來說,給父母減輕多少負擔啊。

婚禮那天,老書記王明德親自主持。

他也是窮苦人出身,一九四五年參了軍,參加了解放戰爭,又抗美援朝,因送彈藥被飛機炸傷了腿,立了三等功。養好傷後,本來是安排了工作,留在東北地方工作。三年困難時期,因家裏人挨餓,都快活不下去了,隻好辭職,領了一筆錢回了家,接著,在村裏幹了大隊書記,帶領全村大幹苦幹了十幾年,讓村裏人都吃上了飯。

在熱熱鬧鬧的祝福聲中,東升和春蘭拜了天地,進了洞房。但是,人們興致未盡,不能就這麼快結束了,都纏著高東升讓他來一段。東升今天很高興,他首先一抱拳,感謝了所有來幫忙的相親,接著清唱了一段‘馬大寶’趕場回家的那一段,接著給人們說起了評書《嶽飛傳》,他模仿收音機裏的腔調,聽得鄉親們不時的拍巴掌……

也就在這個冬天,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的序幕拉開了,分田到戶,實行單幹,調動人們的勞動熱情。

村裏大部分的人拍手叫好,分地到戶後,可以多收多得,人也自由了,自己的活願意啥時候幹就啥時候幹,沒有人再管著。

而且,聽說市場也放開了,閑著的時候做點小買賣補貼家用,這日子就有奔頭了。

勞力多的人家特別擁護。缺少勞動力的就害怕,家裏沒人幹活,分了地可怎辦呀。孤兒寡母,家有殘疾人的人家,吃慣了救濟,這以後沒人管了,啥也靠自己,喝西北風去,因此,就特別抵製。

別看王明德是村支書,他也想不通,地都分了,他這個書記管誰去,誰還聽他的。觸動了他的權威和利益,於是,他就有等等看的思想,對改革並不熱心。

而東升正和他相反,分田到戶,他是舉雙手讚成。改革會議是他去開的,他是積極推動和貫徹,挨家挨戶宣傳,立即得到了很多人的擁護,把王明德和程樂龍推到了很尷尬的地步,因此,對他很不滿。

特別是老村長程樂龍,對他簡直氣急敗壞,你算啥,不就是在村裏幫個忙嗎,還真把自己當回事了。他在大喇叭裏把高東升狠批了一頓,並給他扣上了挑動不明群眾鬧事,擾亂村裏治安的帽子,並聲明不再用他幫忙了,他的言論並不代表村委,分地到戶是他撒謊,根本沒有的事,他這是散布謠言,希望社員不要聽他忽悠。因為他的言論影響很壞,破壞了村裏黨群關係的團結。因此,他的預備黨員不轉正,重新考察。如果再造謠生事就送他去派出所去。

老村長的一番話使村裏消停了幾天。

家裏,春蘭也埋怨他,“讓你逞能,完了吧,黨員都不給你轉正了,看你怎麼往上爬。”

可是,他並不擔心,還是嘻嘻哈哈的,對老婆笑說:“走著瞧吧,有你笑掉大牙的時候。你丈夫我官運來了,我向你保證,不出一個月,他們就來請我,這個村長的位子我不想做也得做。”

春蘭納著鞋底,撇撇嘴,“你當村長,我還當書記呢,做你的美夢去吧。”

獨眼婆可不這麼看,他對閨女說:“你可別小瞧咱東升,別看他尖嘴猴腮的沒長出個人樣,憑我這大半輩子的經驗,我看他行,有官運。”

“還是娘有眼力,佩服,佩服!不過,娘,別老說你女婿尖嘴猴腮的,聽著多不舒服”他豎著大拇指說著,裝出一本正經的樣子,惹得獨眼婆眉開眼笑。

春蘭被他的樣子也都笑了,這個有趣的男人,還真給他帶來了不少歡樂,天生是塊會笑的人精,整天不愁不憂的,也不計較吃的穿的,睡醒了就笑,笑夠了就睡,家裏啥事也不管,啥活也不幹,那張嘴可閑不住,整天的說呀說呀,怎麼就不嫌累呢。唉,攤上了沒辦法,誰讓自己命不好呢。想著,忍不住的淚往下掉。

看媳婦這樣,東升忙閉嘴。獨眼娘就勸,“你看你,好好的,這又怎啦?自己已經有了身孕,光哭對胎兒可不好。”春蘭也不作聲,抹了把眼,自顧納她的鞋底。

東升溜了出來,他去了王明德家。

進門來,看到管區的張書記和賈區長正在和王明德說話,看他們神情,很嚴肅的樣子。王明德臉色很不好看,隻顧抽著煙。

張書記和賈區長他是認識的,去開會時光見麵,還一塊吃過飯。

看見他進來,張書記和他打招呼,“來來來,你來得正好,會議精神你是怎麼傳達的?別村都轟轟烈烈的搞開了,你村怎還沒動靜?工作是怎幹的,還預備黨員呢,我看你根本就不夠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