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學生道德建設:樹立信仰,圓“中國夢”(1 / 2)

大學生道德建設:樹立信仰,圓“中國夢”

青少年德育研究

作者:梁洋

摘 要:當前,高校大學生出現了信仰缺失的現象,大部分大學生處於一種十分迷茫的狀態。實際上這是因為現今的高校大學生缺少目標,缺乏信仰,沒有一個正確的價值取向而導致的。針對這一現象,下麵將從不同的角度係統研究和解釋信仰缺失的原因。

關鍵詞:道德建設;中國夢;信仰;價值取向

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中國夢”的號角。習近平主席也指出“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現在,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曆史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作為一名高校輔導員,我深切的體會到這些話的價值,特別是對現在的大學生而言。隨著社會科技的飛速發展,現今的高校大學生是最“幸福”的一代,人手一部智能機、一台電腦,還有一些學生擁有多部高檔手機,從而有一部分大學生沉迷於網絡與遊戲中不能自拔,甚至一些內心空虛的大學生還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麵對信仰的缺失、道德的淪喪,如何才能實現我們偉大的“中國夢”呢?特別是作為祖國未來的他們。加強大學生道德建設,提倡大學生樹立信仰,去實現我們偉大的“中國夢”亟不可待。

一、大學生為什麼會缺失信仰

大學生信仰缺失的現象如此普遍,其原因究竟是什麼,實際上造成大學生信仰缺失現象如此普遍的原因是多方麵的,大致可以從社會、學校、老師和學生等4個方麵進行分析。

(一)社會環境層麵。大學生群體作為社會成員的一部分,其思想和行為不可避免的要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由於社會的轉型,人們對物質的狂熱追求,造成社會急功近利、浮躁之風盛行,從而導致了人們信仰的缺失,特別是自由時間相對充足的大學生。也正是受這種不良社會價值觀的影響,擁有堅定信仰的大學生越來越少,這種不健康的社會風氣影響了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拜金”主義、幻想主義等不正確的價值觀充斥著大學生的頭腦,從而導致了大學生信仰的缺失。

(二)學校製度管理層麵。 高校擔負著培養人才的重要使命,學校對學生的教育、管理、引導將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與成才。如果學校有一個積極向上的風氣,那麼這個學校的學生多多少少都會學到一些“正能量”的東西。一些高校缺乏道德規範教育,導致了大學生道德意識模糊,信仰觀念淡薄。學校可以出台一些政策和條例來鼓勵大學生信仰的樹立。比如說,全國的高校可以在學校裏開展一些“樹榜樣,促學風”這類的活動,用榜樣的力量來推動大學生信仰的樹立。

(三)教師培養教育層麵。大學老師關心學生的不僅是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學習,更重要的是道德的培養。大學老師的生活態度對學生的價值觀也會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特別是老師在和學生聊天的時候提到一些關於信仰的事例或故事,會思考的大學生也會明白很多東西,有利於大學生正確信仰的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