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未老
品牌與市場
互聯網時代,傳統電視的地位受到各種挑戰。電視的力量是否式微?在2013年10月15日北京梅地亞中心召開的“電視的力量——中國電視影響力發展論壇”上,中央電視台廣告經營管理中心主任何海明博士認為,電視作為第一媒體的地位仍然很牢固,品牌的傳播和建設需要媒介的支持,而電視正是品牌傳播的第一媒體。
何海明稱,在到達率和社會影響力方麵,電視的優勢很明顯。中國每天有67.61%的人看過電視,電視的年到達率是99.9%,也就是說每一千個中國人中有僅有一個人在一年之中沒有看過電視。同時人們收看電視的總時間也在變長。2012年,全國觀眾的人均收看時間是164分鍾,創五年來新高。同時電視媒體在權威發布重大事件、引導社會輿論方麵,發揮的作用是其他媒體無可取代的。中國社科院的調查顯示,民眾對電視的信任度最高,大事發生時,人們首先選取電視獲取信息。
何海明認為,中國電視已經進入由新聞大片、綜藝大片、電視劇大片、體育大片、財經大片、紀錄大片、公益大片組成的大片時代。
包括新聞聯播、焦點訪談,以及各家電視台的王牌新聞欄目在內的新聞大片,是社會輿論的引導者,關注社會民生,不遺餘力地發揮著作用;綜藝大片如央視的舞出我人生、開門大吉、星光大道,衛視的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中國夢之聲等,都為觀眾提供了不斷升級的視聽體驗;電視劇大片使觀眾在模擬人生中體驗生活;精彩刺激的體育大片喚起全民激情;財經大片把握國民經濟命脈;經典的紀錄片為觀眾拓寬認知的世界;公益大片成為直擊人心的催淚彈,指引人們以行動改變未來。
CTR市場研究公司副總裁田濤則認為,在引領時尚、傳播時尚、創造時尚方麵,電視並沒有失去原有的優勢。電視是打造時尚的夢工廠。
他認為春晚就是打造時尚的夢工廠之一,早在黑白和彩色並存的時代,一首《冬天裏的一把火》讓費翔家喻戶曉。即便在今天的互聯網時代,小沈陽也是通過春晚才走紅大江南北。
而當時尚被創造的時候,會迅速地成為流行的熱點,比如大家都會談春晚的節目你愛看哪個、我愛看哪個;比如說劉謙魔術的道具、孫儷春晚的服裝,以及小虎隊原版的卡帶,都會成為時尚,甚至帶動其他的產業鏈。
田濤還用選秀節目的十年來說明電視對年輕人的吸引力。選秀十年改寫了整個娛樂的形態,電視節目由被動變為主動,將電視帶進新娛樂經濟時代。
對企業而言,選秀節目也改變了企業的營銷模式。借助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等選秀節目,企業可以更好地將傳播需求與節目內容的元素結合在一起,然後在以電視為核心的多媒體放大傳播效果。
“盡管互聯網在崛起,盡管我們的多屏也在出現,”田濤說,“但是電視功能完全沒有被削弱,甚至還更加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