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實
無論你是否察覺,我們正好活在厚重的一段曆史裏。若幹年後,談到股市,一定還將有人記得這些寢食難安的日子,從業者還將銘記這段跌宕起伏的經曆,學者們還將研究這次匪夷所思的動蕩。
其實,就漲跌本身而言,中國股市的此番調整雖說轟轟烈烈,但也談不上空前絕後,在國際金融史上可以找到許多足以堪比的片段。
一個值得思考的現象在於,作為一個設置了漲跌停板的市場,A股在較長一段時間裏,上千隻股票從連續跌停到連續漲停再到跌停,除了兩個極端,似乎沒有一條中間道路可以去走。
而實際上,中國近代的成功之路,就是一條中間道路。在經濟方麵,中國在計劃和市場之間謀求了一條中間路徑,通過改革開放實現了經濟崛起。在宏觀調控方麵,中國則愈發強調統籌“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既依托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又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製力量。
本次中國股市的動蕩,卻讓我們看到了在漲停和跌停間的極端選擇,這種非此即彼的方式傳遞了深層次的危險信息。
實際上,中國經濟金融領域還存在另一些令人擔憂的極端化現象。例如,國內外專業人士看股市,要麼極端強調投機,宣揚中國股市賭場論,要麼極端強調脆弱,宣揚中國股市低階論,這對中國循序漸進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培育健康的投資氛圍帶來了潛在衝擊。
在我看來,透過現象看本質,股市漲跌倒在其次,包括股市在內的這一係列極端化現象,深層次反映了中國經濟金融發展麵臨的四重深層挑戰。
第一,國家利益正受到威脅。國家利益是國際社會最現實的普世價值,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中國股市的中長期穩健發展,既關係到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又支撐著創新創業和一係列國家戰略,應該說意義重大。內外複雜因素作用下,股市走極端,根本上是不利於大局的;而市場層麵對國家一係列穩定股市措施的用腳投票,也表明,國家利益和個體利益之間尚缺乏戰略統一的製度安排和市場引導。
第二,中國模式還缺乏認同。中間道路是中國模式的精髓,體現了理論聯係實際的發展智慧。現在,中國提出了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提出了“一帶一路”大戰略,中國的崛起勢必需要伴隨著影響的擴大,模式的認同是關鍵。而金融市場在複雜因素作用下出現一係列極端化現象,本質上是對中國模式的一種理念衝擊,長期來看更是危險。
第三,金融係統還不夠成熟。成熟的市場很少走極端,中國股市在漲停和跌停間反複跳躍。這實際上印證了中國金融係統還具有新興市場特征的事實。這表現在金融監管現代化程度和金融市場風控能力落後於產品創新;整個市場對杠杆的全麵理解落後於對杠杆的過度使用;理性投資的引導和中小投資者保護落後於市場體量的膨脹;政策的前瞻指引和健康投資氛圍的營造落後於信息傳播技術的革命。事實表明,中國金融從上到下,專業性不是已然足夠,而是相對發展需要大大不足。
第四,市場參與者缺乏必要的憐憫和敬畏。這次股市大動蕩,真正令人心冷的是,市場專業人士並未在巨大創傷麵前表現出恰當的憐憫,非專業人士則沒有在係統性風險麵前表現出足夠的敬畏。有專業人士私下裏甚至在公開渠道表示“讓賭徒自生自滅,金融如此專業就應該讓專業的人來做,市場就需要推倒重來”
等。道理貌似沒錯,但還是輕視了係統性風險悄然形成的危險,忽視了非專業投資者中很大一部分是普通老百姓的現實,還表現出過於殘酷的優越感。非專業投資者則分化為倉位決定心態的兩個陣營,場外人嘲笑場內人傻,場內人埋怨場外人見死不救,貪婪和恐懼都盡顯無疑,對市場缺乏清醒的認識和足夠的敬畏。
股災終會過去,挑戰卻長期存在。所以,當務之急是政策要著力引導股市回到漲跌有序的中間道路上來。長期來看,建設國家利益與個體利益協調互促的市場製度、增強中國金融的專業競爭力、營造健康理性的投資氛圍更需持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