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武陵叢台(1 / 2)

同一時間,天下看似平安之下卻暗流湧動。

漢帝劉宏的修宮錢,導致許多人的離朝下野。

濟南相曹操曹孟德,上任之後大力整飭,郡內奏免十分之八的長吏,濟南震動,貪官汙吏紛紛逃竄。“政教大行,一郡清平”。然而漢帝的修宮令的下達,卻使其心灰意冷。剛平了貪官,百姓還來不及享福,在這種人人交口稱讚的時候,他如何能拉下臉麵向百姓討要修宮錢?一氣之下稱病辭官,騎著駿馬一路溜達回譙縣,在山頭搭了一間草屋,歸隱山林。

時有巨鹿郡太守司馬直,舊負清明,劉宏考慮到他的清白,特意下詔書為他見麵三百萬錢。然而免除了三百萬錢後剩下的錢他仍然拿不出。有親隨勸他向百姓征收,他悵然說道:“我為朝廷父母官,本應為百姓謀福祉,如今卻要反過頭來剝削百姓,我做不到。”於是稱病不去上任,朝廷接連催促,無奈之下司馬直隻得上任,行至孟津渡口時洋洋灑灑寫下千字竹簡,抨擊天子為政種種錯誤,隨後便跳入解凍的黃河之中,以死相諫!

劉宏看了司馬直的詔書之後深感自責,下詔減緩催繳修宮錢。

一代為國為民大丈夫的生命,換來的僅僅是一道減緩催繳的詔書,如何不令人寒心?

此時此刻,涼州的戰役再次打響,經過兩個月的休養生息,叛軍的軍勢更加強大,漢軍卻因為軍餉軍備籌措不及而陷入了背水苦戰的境地,接連丟失數座城池,時至此刻,整個金城郡已經落入叛軍之手,相鄰的武威、隴西二郡的邊界也受到了叛軍的侵蝕。

涼州兵亂不解,朝廷征發的天下賦役所剩無幾,當朝司徒崔烈上書建議劉宏放棄涼州。時北地靈州人傅燮因黃巾之亂而升任議郎,聞言於宮廷怒斥道:“陛下,您斬了司徒崔烈,這禍亂的天下便安定了!”尚書令盧植奏傅燮侮辱大臣,劉宏沒有理會,問傅燮道:“你為何要這麼說。”傅燮解釋說:“當年匈奴單於冒頓忤逆呂太後,上將軍樊噲誇口說‘願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如此忠君愛國,季布仍然說樊噲可斬。涼州為天下要衝,國家的藩衛,高皇帝與酈商平定隴右地區,孝武皇帝開拓涼州,設立四郡,當時人都認為這樣好比斬斷匈奴人的右臂。如今涼州治理混亂,出現叛逆,天下為此騷動,陛下為此寢食難安。崔烈一司徒,不能為國分憂也就罷了,還要要割棄一方萬裏疆土,我對此感到不解。若讓異族得到涼州,則會發動更強大的攻勢,這是最大的惡果!如果崔烈不知道這道理,那就是愚昧,如果他明知而為,那麼他就是對陛下不忠!”

劉宏非但沒有怪罪傅燮,反而更加重視傅燮。從此,朝廷百官都敬重傅燮的敢言,每當公卿職位有空缺時,大家都推舉傅燮擔任。實際上傅燮是不可能的,因為傅燮為人正直,不會出錢買官,自然也就當不了公卿。

北疆與朝廷的事情暫且不提,卻說馬越一行一路跋山涉水,在三月末行進到了冀州趙國。

故地重遊,馬越心頭百感交集,望著邯鄲高聳城池,腦中想到的全然是去年這座城頭上的腥風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