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鮮卑虎狼(1 / 2)

流浪奔行在定襄郡各縣的馬越時常想,自己這般對軍略僅僅粗通大概的匹夫都能帶著一眾兄弟在鮮卑人的包圍下流竄百裏,馬騰那般將兵法熟記於心的豪傑在這種情況下想來要活的比他容易一些。

可惜,他隻猜對了一半。若是野戰的一擊不中遠遁千裏,馬騰勢必要比他玩得轉。可馬騰不在野外,鮮卑大人蒲頭帶著數千奴隸將駱縣圍得水泄不通,馬騰插翅難飛。

或者說,當駱縣烽火被點燃的那一刻起,馬騰就沒想過要走。盡管程銀與候選數次勸說馬騰讓他帶人由北門衝殺出去,他都不為所動。

他的身後並非一座空城,既然看到了,他就會為身後堅城之下的數萬百姓生命負責。即便要衝殺出去,也隻能是城破的那一刻,再無回天之力,他才能準許自己退卻。所謂俠義,救一人為大善,救萬人更是大善。

重義氣而輕性命,救人之困厄是馬騰立足涼州名傳千裏的立身之本,也是他的原則,他一日不死……這信條便一日不會改變。

“這應該是鮮卑大軍的最後一次進攻了。”

馬騰在心裏想著,手上的長刀不停頓,格擋住側麵砍至的彎刀,隨後敵人被馬宗一腳踹下城頭隻留下一聲慘叫。

城頭上的戰鬥如火如荼,盡管鮮卑兵馬所剩不過四千攻勢卻異常猛烈,身披鐵甲的首領親衛隊手持利刃已經站到城下一裏,奴隸們凡是後退一步者皆斬。

鮮卑的奴隸製根深蒂固,貴族大人們盡是奴隸主,手下兵馬也全是自家奴隸,生殺大權不過一念之間,可以說鮮卑連年寇邊不過是那些部落大人的私欲而已。盡管漢朝也是奴隸社會,明顯就要文明的多,也更加黑暗的多。

漢朝的奴隸都在大戶人家之中,無論奴仆還是私兵,不到萬不得已都絕對不會參戰,尤其是對待外族的戰鬥。比起鮮卑大人,漢朝的豪族們要自私的多。

正值壯年的蒲頭瞪著發紅的眼睛望著搖搖欲墜的城樓,看著自己的奴隸兵在城上拋頭顱灑熱血他的心中沒有絲毫快意。城牆上的血跡映紅他的眼睛也吊起了他的心。

他是鮮卑部落大人,檀石槐之下三位大人之一,並州以北千裏豐腴馬草都是他的牧場。麾下兩萬戶奴隸作為他的部屬,此次攻略並州他率軍一萬五與弟弟步度根伏擊漢軍主力大獲全勝,攜大勝之威南下並州。一萬五千人,是他全部兵力的一半,此戰無論是何結果,回去之後他都會元氣大傷,他已經決定一旦回到鮮卑腹地便讓出半數牧場。

但無論如何,他都要攻破這座城池!他不但是個鮮卑人,而且還是個堅定的檀石槐信徒,他堅信在檀石槐的帶領下鮮卑將會越來越強大,普天之下無論是西域十六國的烏孫、大月還是東方夫餘、匈奴都不會是鮮卑的敵手。

漢朝,隻有漢朝這個矗立在鮮卑南方的龐然巨物,國力強盛文化先進,數不盡的精兵強將,漢帝國將會是鮮卑最大的絆腳石。時至此刻蒲頭早已不在乎己方兵力即將耗盡,他所在乎的是城中守將。

駱縣之城高不過四丈,寬不過五裏。以數百殘兵與幾千老弱以此小城據守過萬鮮卑士卒十日而不破者當是人才。

“可惜,可恨,如此人才竟非我鮮卑所出!”

數百年來的爭鬥,所謂最了解你的往往是你的敵人,無論是鮮卑還是匈奴,似乎都比漢帝國的士人要更加了解漢人。他們更清楚漢帝國的強大與短板。

信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不單單隻有漢人,蒲頭也是一樣。其他鮮卑大人麾下多有避難的漢人效力,蒲頭一個不要,蒲頭的金錢豹尾旗下隻有純正的鮮卑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