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兵帶人繼續尋找靜曦無果,內心的著急可想而知。這起發生在自己眼前的毫無征兆的失蹤事件,令曾小兵心亂如麻,理不清頭緒。曾小兵回到下榻的酒店,在房間裏認真回憶著每一個細節,覺得唯一可疑的地方就是當靜曦去追偷包賊時,一群人佯裝擁擠把他們擋在了街麵大約一分鍾左右。就這很短的時間裏,靜曦就失蹤了。若對方隻是劫財的話,那麼,靜曦追不上應該回來找他們才對,看來主要是劫色。因為,靜曦的長相和氣質確實很招眼。仔細想來,這種章法倒有些像是江湖上的人士所為。因此,曾小兵決定不能在這裏死等,要趕快聯係南京的青幫兄弟幫忙。
這青幫起源於明清時代的漕幫,是專門通過水路為朝廷運送官糧的組織,因此,青幫的許多規矩、習俗和用語都與水運、航船有關。與四川的袍哥相同的是,袍哥每一個獨立的組織稱作“碼頭”,青幫也稱“碼頭”,不同的是青幫的“碼頭”不是一個獨立的組織,而是幫派中掌管的某塊地盤或某段地段。青幫的“碼頭”的負責人稱“老大”,而四川袍哥的碼頭的最高負責人稱“舵爺”或“龍頭大爺”等。然而,青幫和袍哥兩個幫會組織的聯絡地點都是設在茶館裏,隻是接頭時使用的隱語、術語有所不同。這曾小兵在虞城已嗨袍哥多年,對江湖上幫會的那一套非常熟悉。再加之,自龍煥章尊黃金榮為師加入青幫後,依照龍煥章的安排,曾小兵也尊杜月笙為師入了青幫因此對盤海底時使用的各種術語了熟於心。曾小兵知道,闖江湖的人初到異地,在不了解當地青幫情況和該地盤老大是誰時,通常情況下,不能公開暴露自己身份也不便四處打聽,最便捷的聯絡方式就是到碼頭茶館掛牌。這掛牌是一種聯絡的特殊程序,就是要在茶館裏出示幫規動作和講出幫規語言。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曾小兵來到出事地點不遠處的一個名叫“回春”的茶館前,看出此茶館有些蹊蹺,於是走進茶館裏去。曾小兵在茶館裏入座以後,招呼茶倌說:“泡蓋碗清茶。”這是曾小兵喊出的聯絡術語,若茶倌不是幫中之人就會沒有反應。若茶倌是幫中之人,就會立即明白來人是要尋青幫道友。
這“回春”茶館裏的茶倌聽得曾小兵這一聲喊,就上下打量並仔細觀察曾小兵的言談舉止。不一會兒,茶倌就端上一碗泡好的蓋碗清茶,放在曾小兵的茶桌上。曾小兵把茶碗蓋揭下,放在茶碗的左邊,將茶碗蓋頂朝外,蓋底朝裏。茶倌隨後送上一雙筷子,豎放在茶碗的右側。曾小兵馬上將筷子拿起,橫擺於茶碗前麵。這一套聯絡上的幫規動作清湯麻利,曾小兵和茶倌都已確認對方是幫內道友了。自此,曾小兵的掛牌成功。
按照幫規,掛牌後就要盤問海底,其所用語言都為幫規中的暗語、暗號,而這一程序通常是由該碼頭的老大出麵進行。隻見茶倌起手向曾小兵施以“三老四少”手禮。這“三老四少”手禮是青幫內部人士相會時行的禮儀。其方式為,兩手抱胸前,左手拇指和食指相接,剩三指謂“三老”,右手拇指收掌心謂“四少”。曾小兵見茶倌向他行禮,即起身向茶倌回一“三老四少”禮。
茶倌見此狀即問:“老大尊姓?貴地何地?”
曾小兵見茶倌向自己提問,知其就是該地老大,於是答道:“在家姓潘,在外姓曾,與敝家師同住上海城。”
茶倌又問:“老大可有門檻?”
曾小兵答道:“不敢占祖師爺靈光,出外徒不敢言師,敝家師是恒字幫,杜師父上月下笙。”曾小兵答畢,回問茶倌道:“老大尊姓上下,貴前人尊姓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