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一)2(1 / 2)

第三間屋子卻是個衛生間,鋪滿了瓷磚,還有浴缸和座便。

“這個三樓原本沒有解手的地方。我去廣元開會,看見賓館房間裏有衛生間,我回來後叫人專門給你們修了這個衛生間的。”袁孝成說道,他邊說邊揮著手指著劃著,很是自豪,“這個衛生間在咱們易家寨可是頭一份呀。”

“伯伯,你老人家何必這麼費力費神,我們隻回來住幾天,上茅房解手,怎麼都可以將就的,你太費神了,女兒讓你受累了。”玉妹心中很不安。

“不,不,玉妹,伯伯做這件事是很有意義的。咱們易家鄉街上有三百多戶,一兩千人口,現在有很多人搬到街上做生意,人口一下子變成四千多了。原來每家每戶都在外麵挖個坑,圍上席子當茅房,一下雨糞水溢出來,臭不可聞。我修了這個衛生間,座便要用水衝下去。我想不如修個沼氣池。於是去區裏找到沼氣辦公室請他們來給我修了沼氣池。你看咱們用沼氣做飯、沼氣點燈。我又請他們在新大樓外麵修了個大沼氣池,學校宿舍的廁所裏糞尿都衝進去,產生的沼氣可以供廚房做飯炒菜,節省了好多柴和媒。為此區裏把我評為推廣沼氣的先進呢。現在咱們鄉裏有一百多戶修了沼氣池。咱們這兒出了七盤關就是陝西了,是四川的北邊山區,偏遠的農村地區。咱們總得出個力把它建設成社會主義的新農村,讓山區變變樣。”伯伯很高興地說道,語言中透露出自豪。

“伯伯,你真是老來紅!”玉妹很為自己父親高興。

“玉妹,聽說你們聯合公司是與台商港商合資的,你和勝利都是黨員,咋個辦?”

“伯伯,你放心好了。我在公司裏成立了黨支部,現在已經是黨委了,我兼任了黨委書記。”玉妹說道。

“好,玉妹,伯伯這一回放心了。我是八○年才入黨的,我堅信共產黨才是中國的救星,才是帶領我們走上小康路的領頭人。我常常喊鄧爺爺萬歲!”伯伯深情地說道。

“伯伯,我們從成都給你們大樓買回來的玻璃,請您帶我們去學校卸玻璃。”勝利催促道。

“好的。”袁孝成帶路,讓勝利開到半山腰的學校。易家鄉學校是小學和初中在一起的學校。修在寨子下麵的坡上,操場則是袁孝成帶領師生一鋤頭一鋤頭的挖出來的。車子從一條坡路上拐了才下到操場上。因為學校正在上課,袁孝成叫來十來個男老師卸玻璃,玻璃是成箱裝的,每箱都有二百公斤。勝利看了看叫來的人說:“伯伯,這玻璃每箱都有四百斤,人們沒有力氣是搬不動的。再者沒有長跳板是弄不下去的。必須到街上找一個專門幹擔抬挑的零工來裝卸,準備兩塊厚長跳板,四付帶粗繩的竹杠子,讓他們來抬。”

袁孝成聽了點點頭,說:“幹兒子說得對,得叫人來抬才行。”

他喊道:“李主任,你上街去叫劉三娃帶八個人帶二塊厚長跳板、四付杠子繩子來卸車。”

李主任答應著“是”就上街去了。

半個小時之後李主任把劉三娃等人帶領來了,扛著跳板和杠子繩子。這八個漢子都是二、三十歲的精壯漢子,個子不高,卻能扛能抬,沒有重活能壓得垮他們。他們搭好跳板,一付杠子兩個人抬起一箱玻璃,喊著號子,從車上抬下來,再上十多台石階放進教室裏。一個小時卸完了。劉三娃伸手要工錢:“袁校長,我們八個人,每人五十元,一共四百元。”

“喲,這麼貴,少一點,二百?三百?”袁孝成節約慣了,總喜歡討價還價。

“莫這麼嘛,袁校長,我們是賣勞力的,掙錢難哪,幹一天一百,半天五十。剛才聽說學校要卸玻璃,我們立刻放下那邊的活就過來啦。這以來一去,半天就沒啦。”劉三娃耐心說道。

勝利在旁邊聽得清楚,他十分同情劉三娃們,說:“伯伯,甭為難幹活的。他們都靠勞力吃飯,不要為難他們,這四百元我給啦。”他掏出四百元給了劉三娃,說:“劉師傅,謝謝你們,沒有你們,這玻璃還卸不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