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一)1(2 / 2)

這一天他到四分廠來督查工作。那天晚飯之後他來到白岩坪公社大院找辛書記和欒隊長。

辛書記和欒隊長一見到他,親熱的不行了,握住他的手久久不肯放。

“長勝同誌,我們聽鋼廠的幹部和工人說,你當了總廠副廠長負責全廠工作。真了不起呀,當初我就說過,白岩坪這個地方太小了,容不下你。真叫我說對了,你終於到了你該去的地方,往後你肯定有更大發展的。”辛書記熱情同他握手說道。

“還得謝謝你呀,在我最困難的時刻,讓我能有機會為大夥兒服務,鍛煉我的能力和意誌,使我在身體上、心理上都有了提高。”長勝講的是真話。他轉過臉對欒隊長說:“欒隊長,也要謝謝你,你也是我的大恩人呀,……”

欒隊長擺擺手,說道:“甭謝我,你是在是太優秀了,做什麼都是頂呱呱,頂呱呱。”

辛書記忽然斂住笑容,表情嚴肅地說道:“長勝同誌,聽說你剛從北京回來,親曆過北京大抓‘四人幫’的過程。中央換了新領導,這麼說文化大革命真的結束了,那麼文化大革命中的許多口號和政策是不是都要變啦?”

“那當然要改變的……”長勝立刻答道。

“這麼說以糧為綱,學大寨呀,評大寨工分呀,是不是也要改?”

長勝一下子被問住,他還沒有想過這類問題,何況現在這位“英明睿智的領袖”不是口口聲聲說自己是因為有“你辦事,我放心”才上台的呀,而且他屢次聲稱自己一定要“按既定方針辦”嗎。所以會不會更張改弦,改變過去大政方針實在是個未知數。

長勝思量了很久,才說:“辛書記,這些問題是不是改變,我不好說,但是有一點我敢肯定:全國一刀切學大寨,評大寨工分是行不通的,必須得改。全國地方這麼大,千差萬別,許多條件都不一樣,如何隻修梯田?全都評一樣工分,那是大鍋飯,根本不能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那是專門養懶人的。我知道在六零年任木子曾任江佑縣委書記,因為那時江佑是重災區沒有糧吃,經濟特別困難。任木子見農村有餓死人的情況,決定解散人民公社集體食堂、公社實行三級所有,以生產隊為核算單位,擴大農民自留地,由每人一分地擴成三分地,生產隊的土地可以包產到戶。江佑的生產一下子大有起色,一年就見成效,當年秋天農業就開始恢複,再沒餓死人現象,走出了經濟困難的局麵。辛書記,你們都親身經曆過得,不會忘記吧?”

辛書記和欒隊長都點頭,說:“確有此事,全縣人民都說幸虧了任書記膽大心細、有魄力,全縣人民都感激他,後來他升任綿州地區專員了。聽說文革挨了鬥,說什麼他執行的是劉鄧資本主義路線,搞資本主義複辟……”

長勝用手製止道:“不,那是‘四人幫’搞的!這條路是正確的!小平同誌有一句名言:‘不管白貓黑貓,捉住老鼠就是好貓。’意思就是隻要有利於老百姓、有利於黨的事業,就是正確的。七五年小平同誌複出時就大力整頓國民經濟,他說過‘學大寨不能一刀切,要因時因地,依照具體情況而行。’”

辛書記聽了,半晌沒言語,心中還在思量,很是矛盾。

欒隊長說:“辛書記,你不知道吧,當年的任書記就是長勝同誌的姐夫,聽說現在是省領導了。再說當年長勝在副業隊的時候,不也是包產到隊、到個人嗎?多勞多得,大夥兒勞動熱情高漲。修鐵路是分段分枕木包給個人,他們人人早上工;天不黑定了,不收工。一年的工作,十一個月就保質保量完成了。打石頭、拆石灰爐……樣樣工程都幹得出色、安全。連你辛書記都誇長勝同誌是個人才,大大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