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一生生活在權謀中,猜忌和專製已經成為了類似吃飯穿衣的本能習慣。就連對自己的兒子也是這般。這也造成他晚年無盡的悔恨。

伊凡太子無疑是沙皇最看好。最寵愛的兒子,但正是因為期待高,沙皇一直試圖控製這個兒子,希望他能按照自己安排的道路走下去。可是這位年輕的太子性子太像他的父親,一心想要有一番大的作為,不甘心隻服從於父親。於是,從很早開始這對父子便是爭吵不斷。

像雷帝這樣的霸主最不能忍受的恐怕就是被人一次又一次挑戰權威。

直至有一天,沙皇再也無法忍受兒子的無理。在一次很激烈的口角中,他的權杖揮向了兒子的腦袋。盡管他並非故意,盡管他深愛著兒子,但悲劇已經發生,太子滿身是血地倒在他身前,昏死過去。

悲痛欲絕的沙皇一直守在太子身邊,不停祈禱,期盼生還的奇跡能降臨在愛子身上。

在一個清晨,太子從昏迷中醒過來。他靜靜看著眼中血絲密布。在他醒來時萬分驚喜的父親,那個手握至尊王權。懷疑自己有不臣之心的帝王。想到,或許這個君臨天下的王者,從未真正信任過任何人,小伊凡忽然有些可憐他,也有些慶幸那個高處不勝寒的人並非自己。

小伊凡吻著父皇的手,嘴裏喃喃:“陛下,我將作為您最忠誠的兒子,作為你最馴服的臣民而死。”說完,又昏了過去。

沙皇愴然淚下,五內俱裂,幾乎崩潰,一連4天4夜在宮中到處遊蕩,不停揪著自己的胡須,滿心懊悔。他不時走進房間,守在垂危的兒子身旁,留心觀察他的呼吸。太子還在苟延殘喘,還沒有完全令人絕望。他踉踉蹌蹌跑到聖像前跪下,向上帝保證以後絕不再用酷刑,不再殺人,還要釋放俘虜,興建教堂,並傾盡所有接濟貧民,隻願上帝保佑愛子起死回生。

但是,上帝似乎無動於衷。

1581年11月19日,伊凡太子終於停止了呼吸。

全城教堂的大鍾都敲起了喪鍾。在夕陽下,容顏消瘦。鬢發蒼白的沙皇佝僂著腰,獨自在路上蹣跚,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這些個夜晚,伊凡四世在忽明忽暗的燭光中恍惚看見:被他強迫服毒自殺的斯特裏次基公爵大聲嘲笑著他;因反對實行特轄製而被絞死的主教菲力眼睛瞪得大大的望著他;被他屠殺的人們,撕心裂肺的哭喊著;他早逝的妻子安娜以幽怨的眼神望著他;兒子麵容慘淡,太陽穴上有一個血洞,向他走過來……

幾個月後,沙皇做出了他一生中最異乎尋常的決定:為所有無辜處決的人平反昭雪。他與秘書們一起整理了一份遭受血腥迫害的死者名單。在“諾夫哥羅德死亡名冊”前寫道:“上帝,請記住,在諾夫哥羅德你的信徒的亡靈有1507人。當然,名單肯定有遺漏,但相信您一定能想得起那些人的名字。”

此時的沙皇已是身心俱傷,但他依舊神色如常的上朝。辦公,熟練的同朝臣周旋著。他將所有的政務處理得井井有條。兩年後的一天晚上,侍從上奏說,莫斯科天空出現一顆彗星,尾部呈十字架形。

沙皇穿上皮袍,在皇宮的台階上仰首向天,長時間凝望這顆閃著淡紅色彗尾的星星。最後,他低語:“這是朕歸天的預兆!”

1584年3月18日,沙皇伊凡四世走完了他傳奇的一生。

伊凡—瓦西裏耶維奇,即伊凡四世,他是俄羅斯曆史上第一位沙皇。

他建立了俄羅斯曆史上的第一支職業正規軍,先後滅了喀山。阿斯托刺罕。大諾蓋。巴什基爾亞。西伯利亞。克裏米爾,隻在立窩尼亞受挫。

他下令在莫斯科修建了舉世聞名的克裏姆林宮和聖瓦西裏升天教堂。尤其是聖瓦西裏升天教堂被稱為“用石頭描繪的童話”。

他博覽群書,富有遠見,工於寫作,擅長演講,意誌堅定,精明能幹,勇猛善戰,冷酷殘忍,生性多疑。

他是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語言學家。作家,是國家的楷模,俄羅斯的奠基人,有時也被視作一個狂人。無論是彼得一世還是斯大林都將其視為自己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