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船舶對環境的汙染
主編博客
上海得益於發達的航運業,政府一直大力促進航運業的發展,近年來更是通過擴建碼頭、挖深航道等措施來吸引更多的船舶掛靠上海港。上海港曆年貨物吞吐量雄踞世界前列,2010年是6.53億噸,2011年是7.28億噸,2012年是7.36億噸,2013年是7.76億噸。年年進步,高速發展,確實為上海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從全國看,2013年,全世界港口貨物吞吐量前十大港口排名順序依次為寧波至舟山港、上海港、新加坡港、天津港、廣州港、蘇州港、青島港、唐山港、鹿特丹港、大連港。相比2012年,從排位上看,廣州港、蘇州港、青島港、唐山港等都有明顯進步。我國港口在全球前十大港口中占七席,處於絕對優勢地位。為此,我們感到非常自豪,中國在港口建設方麵已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今年7月上旬,國際環保組織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發布《船舶港口空氣汙染防治白皮書》。其數據顯示,一艘使用3.5%含硫量燃料油的中大型集裝箱船,以70%最大功率的負荷行駛,一天排放的PM2.5相當於50萬輛使用國四油品的貨車。社會輿論掀起軒然大波。原來,船舶主要排放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PM2.5等多種大氣汙染物,是城市瀕水區域大氣汙染的主要源頭。上海市環科院的大氣複合汙染成因與防治重點實驗室,目前正開展冬季長三角大氣複合汙染特征的外場監測。事實上,經過半年多的研究,科研人員已經發現,作為重要的港口城市群,船舶排放對長三角,尤其是上海港和寧波港大氣汙染的貢獻率正逐步提高。這下,航運界壓力大了。
其實,船舶排放的汙染在航運界早就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一、過去,航運界對燃料產生的環境汙染沒有像今天那樣明白其危害性。隻知道控製燃料的價格就能快速提升效益。因此,使用渣油等劣質油品還被作為控製成本的成功經驗而廣為推廣。?
二、上海是我國最早意識到港口空氣汙染的城市,國內的第一個港口排放清單是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在2003年專門為上海港製定的。上海港排放清單後來在2011年修訂,最新的排放清單中羅列了多種港口活動,包括貨車和貨物裝卸設備排放以及石油和油氣碼頭的油氣排放,但執行力度非常有限。
三、幾年前,我們學會專家在學術研討會上就提出了上海港要控製發展規模,平衡經濟發展與環境汙染之間的關係。由於聲音太弱,沒有引起有關部門足夠的重視。
現在,各路媒體將船舶的廢氣汙染作為長期被漠視的大氣汙染源進行深入報道,引起全社會的震動。航運界不能袖手旁觀,要積極行動起來,對廣大員工宣傳教育,讓他們自覺成為消除汙染隱患的能手。船公司要克服當前航運困難期帶來的影響,以大局為重,正確選用合適的油品,防治汙染擴大。航海科技人員要開發出新的產品來達到降低船舶能耗、節省燃料費用和減少環境汙染的目的。政府部門要平衡處理好發展與汙染的關係,使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更加出彩。
上海市航海學會秘書長
桑史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