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晴兒這幾天正在鬧離婚。
開始,她一直遮遮掩掩的不願意倒出詳情。後來,可能是真的沒主意了,又心裏苦的跟黃連似的,就求助了我。
原來,還是因為她媽媽和她老公的矛盾引起的。
都說婆媳戰事連綿起伏,總無休止,似乎是千年不變的麻煩。
可是,丈母娘和女婿的戰爭,早就是新時代的一輪星月爭輝,各不相讓的智鬥威虎山的老戲碼了。
現在獨生女家庭遍地開花,家有嬌女的丈母娘,更是氣焰囂張。要是沿著老路,想把女婿當成苦力來對待,那就異想天開大錯特錯了。
晴兒的老公阿健也是獨子,家庭條件和晴兒家不分伯仲。在家時一樣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標準的獨子嬌態。
結婚後,阿健和晴兒獨立單過,中午晚上都在婆家混飯。隻有早上的一頓飯,倆人分班,一三五晴兒做,二四六阿健接管。
早飯其實很簡單,一杯牛奶、酸奶或果汁,要麼煎蛋,要麼煮蛋,或著啃一個買好的麵包。
丈母娘常常召喚女兒女婿去她家吃飯,時間久了。覺得女兒女婿都什麼不會做,將來有個孩子,豈不是要餓肚子?就開始苦口婆心的勸,嘮嘮叨叨的指責,長此以往下,阿健煩了,再叫去吃飯,找個理由,就是千方百計的躲著,不去不去,就是不去。
後來,丈母娘索性上門住在女兒家,做起了指導員,要教女兒女婿做家務。
丈母娘初始指手畫腳的指示女婿阿健,一回兩回的,阿健嘻哈將就著忍了。
三回四回了,阿健甩了臉子,但是,還是唯諾著做了。
久而久之了,阿健直接對晴兒發話了:“叫你媽媽收斂點,這是我的家,輪不到她對我指三道四、張牙舞爪的。看不慣我,請走人,我這兒,不養老佛爺!”
晴兒當時就爆發了。二人不眠不休的吵了兩天兩夜,最終精疲力盡的罷戰了,到了了,還是沒有爭吵出一個子醜寅末對錯來。
阿健說的錚錚有理:“你去我家吃飯,嫁到我們家,我爸媽什麼時候叫你幹這幹那,指揮你做這做那?要求你什麼了?”
晴兒氣短的回嘴:“你家不是請了保姆嗎?”
阿健回答的更坦蕩:“以後,沒了我爸媽,我也可以請保姆伺候你呀!幹嘛非得親力親為那麼辛苦?有智吃智無智吃力,我靠智慧賺錢就成,幹嘛非得自己幹家務?你媽憑什麼要求我按照她的意願做?我爸媽都不管我,她一個丈母娘,有什麼資格指手畫腳的管教我?我給她這個權利了嗎?”
晴兒張著嘴,半天被噎的說不出話來。
晴兒確是張口結舌,有苦難言無以應對。她的父母過於勤儉,寧可操心辛勞的把錢攢著,也不願意請人伺候自己。而阿健的父母,懂得生活,更會享受生活,對待兒子媳婦的態度,永遠是尊重理解和隨其自然的。
從心底深處來講,晴兒也是讚賞婆家的生活模式的。
第一次的女婿討伐丈母娘的警示之戰,以晴兒敗北的勸告了母親後,偃旗息鼓。
而這一次的“辛亥革命”爆發,源於晴兒的母親和父親吵架有了矛盾。晴兒的母親一怒下就來到了晴兒家居住。
阿健倒是很理解,也沒有什麼微詞。
丈母娘住在女兒家,肯定是一天到晚的把飯做的好好的,心甘情願的伺候自己家的女兒,捎帶的還有女婿了。
阿健並不是一個不孝順老人沒眼力勁的男人。每次刷碗都是阿健搶著刷碗,晴兒隻要搶著幹活,晴兒的母親,就把晴兒指使走開。一次次的這麼做了數次後,阿健小脾氣犯了。來了個甩手掌櫃,什麼都不幹了。說是要加班幹工作。
就這麼一來二去摩擦著,丈母娘住到半年的時候,發生了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