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那個讀書人一聽見李雲的自稱,立馬兩股戰戰,自己怎麼一時衝動就跑出來了啊?想到剛才自己對待李雲的態度,讀書人立馬癱坐在地上。不能言語。
“其軟怕硬的家夥,虧你還是一個讀書人,真是百無一用是書生。”李雲鄙視的看著這個人。
“這位兄台,請慎言。雖然在下看不慣這個人的行為,可是在下也不容許你侮辱我們讀書人。”這時候一個身材修長,樣子也有幾分英俊的人走到了李雲的麵前。
“雖然您貴為王爺,可是也不能會幫我們讀書人,或許我們讀書人中有一些誇誇其談的人,可是您也不能一概而論。”這個讀書人站在李雲的麵前。
李雲倒是很驚奇,居然有人在知道了自己的身份的時候不僅不躲的遠遠的,反而為了自己的一句話來問罪自己。
“兄台嚴重了,這次是本王失言了。”李雲嚴肅的說道。這次雖然對方對付自己,可是自己的確有點以偏概全了,其實這不怪李雲,在李雲的心裏認為這些讀書人整日的四書五經,就連腦子裏都是聖人之言,一個國家都被他們這些讀書人弄得沒有血性。是,你讀書沒錯,可是如果因為讀書讀的你是非不分,不明大義,整日的之乎者也,那麼就是你的錯了。
“這位王爺能偶知道自己的錯誤還是好的,小生告退。”
“瞞著,誰說本文那個錯了,本王隻承認自己失言,可沒想說本王那個錯了。這些讀書人,整日的高談闊論,那麼我想請教你們,你們想用你們的孔老夫子的語言教導那些叛臣賊子還是那些犯上作亂的邊疆少數民族。”李雲憤怒的說道。如果不是這些人的話,堂堂中華怎麼會多出那麼些沒有血性的人。
在唐以前,秦始皇敢拒匈奴,一統七國,白起坑殺趙國四十萬人。都說白起是一個屠夫,可如果沒有白起這坑殺趙國四十萬人,那麼七國統一的時間肯定還要很長時間,那麼幾十年的征戰殺戮死亡的人可能不超過四十萬人嗎?連累的卻是下一代。
漢朝,霍去病,衛青敢率領漢軍直殺到匈奴老窩,喊出,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口號,此後,何有如此壯舉?
三國征戰,對於那些少數民族,魏蜀吳,三個國家都沒有借助外來的少數民族,甚至於有一些諸侯征收邊疆,拒敵於邊疆之外,都說呂布是三姓家奴,可是對於呂布一個人抗擊少數民族的功勞卻視而不見。一旦少數民族叩關,那麼多少百姓流離失所,多少百姓遭殃。
與三國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南北朝,各自征戰,導致少數民族進入中原,多少漢民被屠殺,成為曆史上漢民最少的一個朝代。
唐朝當時是世界上最請大的國家,對於少數民族遠征四海,可是就是因為這些讀書人整日的仁義道德,一次次的放過那些少數民族,導致日後安祿山造反的時候,還有一些少數民族跟隨,使之盛唐一下子衰落。
更是唐朝之後,儒家在宋代大肆發展,宋代之後再無中華精神。飯我請喊著,雖遠必誅,也已經成那個為了曆史。李雲對於這些不明是非的讀書人甚至想殺光滅絕。
不是說讀書沒用,而是你要明大義,曉是非。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不僅如此,就是整日的仁義道德,讓漢家民族的血性一點點的消失,不管麵對什麼敵人,都是一句話,寬厚仁慈對待。讀書人對於那些少數民族就是典型的縱虎山。成全了自己,辜負了整個民族。
幸好在八國聯軍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中華民族重拾戰矛,拒敵於國門之外。隻有經曆了一次次的戰火的中華民族才能真正的蛻變。
一次次的戰鬥,一個個不為死亡的先驅,為我們中華民族覺醒了精神。中華民族的精神是用血點燃的,是用生命鑄就的。
“看你樣子很不服啊?”李雲看著對買你這個樣子的讀書人氣呼呼心裏覺得很好笑。“別覺得不服氣,如果你真的有能力反駁本王的話,本王即使向你道歉又如何?”
雪女這個時候也驚呆了,雖說大唐以武立國,可是任誰也不敢小看讀書人啊?這個王爺莫非是得了是心瘋了?
“號,既然王爺要在下說出理由,那麼在下今天酒味讀書人爭個先後。”讀書人不卑不亢的說道。“切不說別的朝代,就是當代的房玄齡大人和杜如晦大人,有著房謀杜斷,請問王爺,這兩位可是讀書人,對我大唐沒有功勳嗎?”讀書人據理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