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天聽完小采的敘述,躺在床上楠楠道:“漢朝的王墓嗎?”接著他便開始回憶起曆史上屬於漢朝的河間王來。河間王在漢朝時期共有過四次冊封,分別為。
第一次冊封
河間文王劉辟疆,前178-前165年在位。
河間哀王劉福,前165-前164年在位。
第二次冊封
河間獻王劉德,前155-前129年在位。
河間共王劉不周,前129-前125年在位。
河間剛王劉基,前125-前113年在位。
河間頃王劉緩,前113-前97年在位。
河間孝王劉慶,前97-前54年在位。
河間王劉元,前54-前37年在位。
第三次冊封
河間惠王劉良,前32-前5年在位。
河間王劉尚,前5-9年在位。
第四次冊封
河間孝王劉開,90年-132年在位。
河間惠王劉政,132年-142年在位。
河間貞王劉建,142年-152年在位。
河間安王劉利,152年-180年在位。
河間王劉陔,180年-221年在位。
這眾多的河間王,大多都是短命王或者碌碌無為者,要說他們中能力最強且具有強大影響的就是河間獻王劉德了,他是漢景帝劉啟第二子,廢太子劉榮同母弟,母栗姬,西漢宗室、藏書家。
劉德在漢景帝前元二年四月,以皇子的身份受封為河間王。
劉德對古文化寶貴遺產的保存和延續做出的巨大貢獻是分不開的。劉德為王26載,始終沒有卷入諸王爭權的政治漩渦,而將其畢生精力投入了對中國文化古籍的收集與整理。
這裏需要特別提出的是現今留傳後世的影響很大的《毛詩》和《左傳》,應是劉德之功績。
後來劉德因遭武帝猜疑而終憂悒成疾,於公元前130年逝於封國。漢武帝念其功勞,遂賜諡為 “獻王”,當地人則俗稱之為 “獻書王”。劉德死後葬於封疆之內,其陵寢即此地的獻王陵。
據說他當初曾足跡踏遍魯燕趙魏,尋尋覓覓為國求書,所以他的見識也是無與倫比的。
可是問題來了,如今在其它地方已經有另一座獻王墓了,如果這真是獻王墓的話那麼原來的那座就是假的。
當然,也不排除這是其它河間王墓的可能,看來是有必要去一趟探個究竟了!
正在這時,小采的聲音打斷了耀天的思索,隻聽小采說道:“小天你不會吧!這麼轟動的消息,現在連小朋友都知道了,你可不要告訴我你還不知道啊!”
耀天道:“我還就是才知道的,要不是你來告訴我,還真不知道!”
小采:“你這,消息也太閉塞了吧!你整天在幹什麼啊!”
耀天說道:“當然是學習了,在學校還能幹什麼啊!”然後接著一指四周說道:“你覺得我這個環境有可能知道外麵的事嗎 ?”
見到如此,小采也就沒有再說什麼諷刺耀天的話了,而是開始問他道:“你不準備,去看看那座古墓到底是什麼情況嗎?那裏可是距離你們家不太遠呢!”
耀天本來就打算去探一下,這時又聽到離自己家裏不太遠,那就更加堅定了他去一次的決心了。
雖然決定要去了,但是同樣問題也來了,自己現在還是高中生,而且還是寄宿製的,幾乎沒有時間外出。
想要出去,除了每月一次的周六日外,其它時候都的請假,可是用什麼理由請假呢!生病?算了吧,學校就有醫務室,一些小病根本就用不著出去。如果是大病的話,那還不得找我父母知道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