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老爹出現了(1 / 2)

在道門,“悟”這個詞的意思並不僅是感悟、領悟這些字麵上的意思。尋常,當我們提起“悟道”這個詞時,可能腦海中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打坐、參禪、冥想這些畫麵。其實,道門的“悟”並不僅限於此,他是有一整套“悟”的方法和流程的。道門內職業種類繁雜,如今坊間一些騙人錢財的神棍,他們中也有一部分是經過了“悟”的過程的。

舉一個例子:在西北河西走廊的一些農村,但凡有喪事時,必須有念經的“經主爺”,他們的作用類似於葬禮的司儀,但又不限於司儀的職責,在“哭紙”、“吊孝”、“驗棺”、“送葬”、“下葬”、“送靈”等一係列流程之中,他們都會念與之相配套的經文。而這項工作,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的,雖然那些經文坊間就可以找到,但是“經主爺”卻必須要是經過了“悟”的。

“經主爺”“悟”的方法是固定的,當得到師傅傳承了經文之後,他必須在一處新墳、一處舊墳分別呆三天三夜,最後一天的午時,他還必須繞著自己家的祖墳不停地走上一個時辰。在這七天裏,如果他順利地堅持下來了,他才有資格成為“經主爺”,如果他因為害怕中途退出了,那他就是失敗了,嚴重的甚至會被嚇成傻子。有人說這個過程其實是練膽,但我清楚,那不是僅為了練膽,而是一場接一場的考試,新墳裏的新靈,舊墳裏的舊鬼,會以它們的方式考驗“經主爺”,考驗通過了,“經主爺”還要去問過自家的祖宗,祖宗們同意他做,他才能夠做的下去。

我來到祁山悟道,當時是哄動了整個升子屯四裏八鄉的。因為我是最小的“悟道”之人,而且選擇的地方是觀靈寺,那個破敗了無數年月,留下了太多神神鬼鬼傳說的地方。

在這裏,我還得簡單地介紹一下觀靈寺的位置:從升子屯一路往南,翻過一道名叫“散耷拉梁”的土梁子,再前行數百米就是觀靈寺的正殿。在正殿往東走上大約十裏左右,就是前麵提到的死人溝子;正殿南邊是觀靈寺的塔陵,有一共七十二座塔塚;觀靈寺西邊原本是一個叫黃草壩的村子,由於那一帶人煙稀少,又發生過許多“不幹淨”的事情,後來逐漸的荒廢了。老叫花子最初出現在升子屯的時候,就是在黃草壩村。觀靈寺門坐南向北,寺門遠眺的就是升子屯村,乃至整個屯升鄉。

我得聲明,我說這些,不是道友們噴的水字數,實在是我後來經曆的事情,與觀靈寺有著太多太深的淵源。

為了送我悟道,陳老太太專程帶著崔銀琦到縣城裏采購了兩天,不僅一應生活用度準備的齊齊全全,連崔銀琦也被她發配給了我,專門照顧我和丟爺的生活起居。這還不算,陳公衡還備了一輛“二球二球”(北京吉普2020),每隔三五天,司機就會帶著崔銀琦為山上采購生活用品。

我不知道這一切是花竹筏的意思,還是陳老太太自己的意思,總之做的很細致。在這之前,我跟花竹筏、蕭玉兒之間始終都維持著那種很微妙的關係,她倆還在上學,而我自打那天回來之後就再沒有去過學校。我上祁山悟道時,來送行和看熱鬧的人很多,她倆也在,但我跟她們誰都沒有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