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問你,你所建造的學校為何要在農家子中選取學生。”
一聽這話,賈一就知道為什麼滿朝唐的人都在看著他了,敢情今天他才是故事的主角,稍微琢磨了一下,這才張嘴說了起來。
“我大唐百姓世世代代耕種於田地之間,乃是我大唐的根基之所在,若是沒有什麼意外的話,他們的這種耕種還會世世代代的延續下去,可臣以為,學問一道並不區分高低貴賤,更何況我大唐的百姓本就是天下間最值得尊敬的一群人,臣給他們一個學習學問的機會也實屬應當。”
李二聽到賈一的車軲轆話,臉頓時黑了下來,低喝一聲:“別說屁話,說出你的真實想法,如若不能讓朕滿意的話,朕這就命人把你那學校給拆掉。”
這就不講理了,不就是想要辦個學校,給大唐百姓掃下盲麼,怎麼就這麼難,知道不給點真材實料是過不了關的賈一,選取一個最有說服力的例子說了起來。
“陛下,諸位同僚,你們的擔憂我也知道,無非就是擔心日後沒有農民耕種田地,導致我大唐百姓再無糧食可食麼,其實大家完全不用擔心,首先我這所學校根本容不下太多的農家子,最多一千人到頭了,相信沒有了這一千人,應該不會讓我大唐人餓肚子吧,其次就是我這學校還會傳授更加有效的種植之法,別的不敢說,提高一畝地五成的產量還是沒有什麼太大問題的。”
賈一這話倒是沒有瞎說,後世農田當中糧食的產量,那個不是論千斤來算的,滿大唐,就算是最肥沃的土地,能夠讓糧食的產量達到五百斤就已經算是燒高香了,甚至種這地的農夫都有可能會被尊為種地的好手,受到眾多農夫的追捧和讚揚,就這樣的放在後世,能被人說成是懶漢,一畝地產五百斤,也隻有懶漢才會有這麼點的產量。
“賈一,你此言當真?”賈一所說的就是李二最在意的,若是能夠產出更多的糧食的話,就算是減少農夫的人數又有何妨,糧食不減少就行了唄。
“千真萬確,當然臣的學校當中還會講授物理一門學問,通過物理,學生們可以開動他們的大腦,更新現在的農具,改變現在的耕種狀態,等到有更加快捷和方便的農具產生之後,相信一個人種十多畝地,都不會是太難的事情。”
想想後世從春種到秋收一水的全都是機器來完成,用一個比較粗俗的比喻來說的話就是哪怕是條狗,甩給它倆饅頭,他也能把地給種了。
賈一這邊說的豪氣幹雲,可朝臣們卻是認為他在信口開河,很多人對賈一說的這些話紛紛產生了質疑,畢竟現在賈一所說的全都是一麵之詞,究竟到最後是不是真的如同他說的既能夠提升產量又能夠提高種植效率,在沒有真正的例子擺在他們麵前之前,這一切終究還是鏡中花水中月,一點都不實在。
麵對大家的質疑,賈一卻是沒有任何的不適,反倒是笑嗬嗬的舉了個實例。
“大家可知道洛南縣的變化。”
“洛南縣出現了一種全新的養蠶方式,不僅在養蠶的時候能夠將鯽魚喂的肥美,還能夠讓桑樹長的壯碩,完全杜絕了桑蠶沒有食物可用的憂慮,隻是這跟你說的又有什麼關係?”
“嗬嗬,洛南縣的這種養蠶方式就是出自我之口,我管這個叫做生態養蠶發,說白了就是利用到能夠利用的一切,將桑樹蠶魚塘變成一個循環利用的整體,蠶沙用來喂養鯽魚,塘泥用來澆灌桑樹,這種方式不僅能夠讓鯽魚長的肥美,還能讓桑樹得到充足的養料變的更加壯碩,相應的,桑樹也就有了更多的桑葉來喂養更多的蠶,那麼絲綢將會變的更多,這就是我所說的全新的農耕之術的一種表現。”
“那你說的那種能夠提升五成糧食產量的辦法是什麼?”有精明的趁著這個時機急忙對著賈一問了出來,畢竟這種知識已經算是不傳之秘了,這會兒賈一急著給李二解釋,不抓緊時間問,以後就隻能派家族子弟去賈一的學校當中學習了。
“我說了你也不懂,你還是等著以後看成效吧。”雜交種植看起來簡單,可裏麵卻是涉及到了遺傳學的問題,你讓這群都不知道天下間存在單細胞生物的古代人怎麼去理解這麼深奧的問題。
剛剛問話的那個人,聽到賈一的這個回答之後,頓時被氣的不輕,狠狠的揮了揮衣袖,閉口不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