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參與感”法則
卓越談
在過去,交付商品給用戶後,企業往往認為與用戶的接觸就結束了;而現在這才僅僅是開始,後麵需要不斷與用戶互動,讓用戶參與到商品的改進完善中來。在小米科技聯合創始人黎萬強新出的書《參與感》中,披露了小米粉絲經營的“參與感”法則。
黎萬強在書中說,互聯網思維核心是口碑為王,口碑的本質是用戶思維,就是讓用戶有參與感。構建參與感,就是把做產品做服務做品牌做銷售的過程開放,讓用戶參與進來,建立一個可觸碰、可擁有,和用戶共同成長的品牌!他總結有三個戰略和三個戰術,內部稱為“參與感三三法則”。
三個戰略即做爆品,做粉絲,做自媒體。三個戰術即開放參與節點,設計互動方式,擴散口碑事件。
1、“做爆品”是產品戰略。產品規劃階段要有魄力隻做一個,要做就要做到這個品類的市場第一。產品線不聚焦難以形成規模效應,資源太分散會導致參與感難以展開。
2、“做粉絲”是用戶戰略。參與感能擴散的背後是“信任背書”,是弱用戶關係向更好信任度的強用戶關係進化,粉絲文化首先讓員工成為產品品牌的粉絲,其次要讓用戶獲益。功能、信息共享是最初步的利益激勵,所以我們常說“吐槽也是一種參與”;其次是榮譽和利益,隻有讓企業和用戶雙方獲益的參與感才可持續!
3、“做自媒體”是內容戰略。互聯網的去中心化已消滅了權威,也消滅了信息不對稱,做自媒體是讓企業自己成為互聯網的信息節點,讓信息流速更快,信息傳播結構扁平化,內部組織結構也要配套扁平化。鼓勵引導每個員工每個用戶都成為“產品的代言人”。做內容運營建議要遵循“有用、情感和互動”的思路,隻發有用的信息,避免信息過載,每個信息都要有個性化的情感輸出,要引導用戶來進一步參與互動,分享擴散。
4、“開放參與節點”,把做產品做服務做品牌做銷售的過程開放,篩選出讓企業和用戶雙方獲益的節點,雙方獲益的參與互動才可持續。開放的節點應該是基於功能需求,越是剛需,參與的人越多。
5、“設計互動方式”,根據開放的節點進行相應設計,互動建議遵循“簡單、獲益、有趣和真實”的設計思路,互動方式要像做產品一樣持續改進。
6、“擴散口碑事件”,先篩選出第一批對產品最大的認同者,小範圍發酵參與感,把基於互動產生的內容做成話題做成可傳播的事件,讓口碑產生裂變,影響十萬人百萬人更多地參與,同時也放大了已參與用戶的成就感,讓參與感形成螺旋擴散的風暴效應!